“原来我们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出水就有紫外线消毒,现在又在前端投加次氯酸钠消毒,投加量为0.3mg/L,使其到出水口停留时间大约在1.2小时,严格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
“不论是在疫情这样的非常时期还是平时,城镇污水处理厂要做的始终是确保出水合格、不出问题,这是最重要的。”
严守出口、放心排放,这是记者在采访几位市政污水处理厂厂长时得到的一致回答。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是否会通过粪口方式传播尚不明朗,却丝毫不能掉以轻心。2月1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环办水体函〔2020〕52号)。通知要求安排部署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要督促其加强消毒工作,确保出水粪大肠菌群数指标达到相关排放标准要求,防止新型冠状病毒通过粪便和污水扩散传播。
疫情当前,作为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性公共服务,也是水环境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发生疫情地区的污水处理厂严阵以待,杜绝病毒通过污水再次传播。
确保处理厂正常稳定运行
密切关注水量变化,加强水质监测,保障稳定运行
“重大疫情面前,确保处理厂正常稳定运行是重中之重。”不少城镇污水处理厂负责人坦言,疫情爆发正值春节假期,人员流动大且没规律,污水量也随之无序波动。污水处理厂面临进水水质变化快、碳源不足可生化性差以及气温低等各种不利因素,应对系统均衡控制风险大大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洪臣建议,污水处理厂应密切关注水量变化,及时投入与水量相匹配的设施设备,确保运行稳定,“小马拉大车”或“大马拉小车”都不利于稳定运行。
“当前,公共场所和家庭为防控疫情多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同时由于绝大部分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处理工艺,污水中如存在过量余氯,将可能降低或抑制活性污泥的活性,影响生物处理单元的正常运行。对于接纳较多医疗污水的小型城镇污水处理厂,尤其应予以高度关注。”王洪臣指出,生物处理单元既是去除黑臭污染物质的核心环节,也是去除、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最重要工序,必须采取一切措施优先保证好氧生物处理的运行稳定。
记者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湖州中环水务有限公司了解到,抗击疫情工作开展时,恰逢公司的上游排污企业陆续进入减产停产阶段,企业面临进水水质变化快、碳源不足可生化性差以及气温低等各种不利因素,应对系统均衡控制风险大大提升,出水主要指标如总氮、总磷、氨氮压力较大。生态环境部通知发布后,公司进一步提高工作要求,加强工艺调整,加快响应速度,加大生产物资储备,实现精准控制。
湖州中环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如初介绍说,公司为此进一步加强水质监测、精准调整工艺、提升杀毒效果、储备生产物资等。“我们对部分关键指标进行监测或加密监测。为防止进水余氯升高对生化系统造成影响,企业紧急部署采购余氯试剂盒检测进水余氯;跟踪把握余氯对污泥活性的影响,加大污泥活性检测力度,以显微镜下观测和现场目测相结合,密切关注系统稳定性。”
在进一步精准调整工艺方面,针对冬季气温低、微生物活性不足等情况,公司早在节前就提高了生物池污泥浓度,增加微生物数量以提升生化效果。这一举措不单对处理总氮、氨氮等关键指标有显著效果,而且对可能出现的余氯问题起到预防作用。
王洪臣还指出,在污水生物处理单元运行稳定的前提下,消毒单元应保持正常运行,出水水质严格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卫生学指标的要求,没有特殊情况不需要过量投加消毒药剂。
江南大学教授李激也认为,在目前没有明确标准前提下,最起码要不折不扣执行一级A标准。“切忌偷工减料,病毒没有细胞壁,氯消毒、酒精消毒都是有效的。”
也有专家建议,消毒是水处理过程中杀灭病原微生物、降低水传播疾病传播风险的重要保障。排水行业要思考如何研制更有效的消毒技术,从技术层面分析城市污水处理厂对病毒通过污水传播途径的有效控制,如何使供排水污水排放完全达到无害要求,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安全性,实现放心排放。
启动战时应急保障机制
加强消毒管理,确保最大限度杀灭污水中的病毒及病原微生物
在湖北武汉,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武汉水务集团及时迅速启动战时应急保障机制,确保市区10座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图为湖北省黄冈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应急监测人员在市区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医疗废水排口取水采样。赵铖、汪智摄
在浙江湖州,为确保出水消毒效果,湖州中环水务将粪大肠菌群数检测从每周一次增加到每天一次。为严控出水消毒效果,通过调整工艺将次氯酸钠投加点前移,延长消毒接触时间,并将次氯酸钠投加量从平时5mg/L增加到10mg/L。将出水粪大肠菌群数在原来的小于1000个/L控制到小于200个/L,经过检测自1月25日至今粪大肠菌群数一直保持在100个/L左右。指标大幅优于一级A排放标准。
在重庆,重庆环投集团运营重庆市乡镇污水处理设施1191座,总设计处理规模77.4万立方米/天。疫情爆发后,基于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小、分布广的特点,强化出水消毒、强化人身防护、强化自我隔离等3方面工作。
首创股份近万名职工坚守一线,编制《运营项目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工作方案》,科学指导数百座污水处理厂生产工艺,通过加大消毒剂用量或补充投加强氧化剂等应急措施强化消毒,确保最大限度杀灭污水中的病毒及病原微生物。
北控水务各大区成立大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并下发防控工作方案,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消毒管理,保障消毒处理效果,保持消毒时长、强度,必要时投加次氯酸钠加强消毒。同时,增加对进出水的检测频次,及时掌握生产数据,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工艺;加强设备设施巡检,特别是对消毒工艺设备的巡检检查,确保病原微生物指标满足国标标准,保障出水水质安全。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北京排水集团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检测工作,采取复合消毒工艺措施,扎实做好11座再生水厂出水消毒工作,确保出水水质达标。集团已加强对定点医院、隔离留观的酒店及有关单位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的跟踪调查,对周边排水管网加大排查力度,跟进做好防疫保障。
确保污水处理厂发挥应有的防疫功能
作业场所提高防护等级,务必关注污水处理厂防疫物资和用品供应
为保障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确保每天产生的污水无害化处理,这背后是几十万一线运营人员在岗位上的辛勤付出。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及归趋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晰,但绝大多数病原体通常都可在下水道传播,并存在通过气溶胶在一定空间内传播的可能。因此,加强污水处理厂现场运行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成为重中之重。
据了解,污水中的悬浮固体颗粒,可能给病毒提供某种保护作用,因此病毒在污染水体中的生存能力得到增强。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许多未密封的处理设施表面会产生水汽,形成气凝胶,而气凝胶也可以成为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的寄生场所。如防护措施不够,在巡视、检查、取样、检测等过程中,污水处理厂的一线员工被感染的概率比常人大。
王洪臣建议,污水处理厂各岗位的操作人员均应按基本要求佩戴口罩和手套等防护用品,作业完毕后及时全面清洗。应特别注意的是,污水提升泵站以及格栅间和沉砂池(尤其是曝气沉砂池)等预处理单元是污水处理厂高风险场所,在这些场所巡视或操作时应提高防护等级,除口罩和手套以外还必须佩戴护目镜,进入封闭的预处理车间进行较长时间操作时,建议着防护服并佩戴呼吸器。
也有专家建议,可以通过工程手段避免一线员工受到病毒感染。比如,在封闭的车间安装强制排风设备,使空气强制流动;在易发生污水飞溅的设备(格栅,砂水分离器,脱水机等)前,增加防护罩;增大除臭风机功率,形成负压,微生物不能停留聚集,尽量避免在生物曝气池上加装封闭设施,加装的封闭保温设施的要配置大型的除臭通风设备,保持曝气池上的空气流动等。
针对目前一些城市没有把污水处理厂纳入防疫物资重点供应体系,污水处理厂存在药剂及防护用品购买困难的情况,王洪臣呼吁,防疫指挥部门务必关注污水处理厂物资和用品供应,使之纳入保障供应体系,确保污水处理厂发挥应有的防疫功能。
记者从湖州中环水务了解到,公司做好个体防护和厂区全面消杀。全体员工必须佩戴口罩,对化验室、污泥脱水车间等可能与污水污泥直接接触的人员还要求佩戴护目镜和手套。加强全厂电子检测仪表维护、校准,保证仪器设备准确,发挥电子化监测手段功能,控制人工巡查、检测次数,减少人员接触污水。此外,加强办公区域和生产区域的消杀工作,对化验室、污泥脱水车间、中控室等重要区域每日两次消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