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驳岸河湖滨水湿地构建技术,供应,水专项,太湖流域
技术简介/摘要
(一)基本原理
一种垂直驳岸河湖滨水湿地构建技术,将人工湿地和河湖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改善水体水质,美化环境。其中包括陆生植物带,挺水植物带,沉水植物带,浮水植物带等组成。当河道水体进入该湿地的时候,湿地中的生态系统可以有效的截流水体中的污染物,沉积水体携带的泥沙,净化水质,改善水体。并且该湿地为水体中的生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增加了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
(二)工艺流程
本技术的重点是构建出一个滨水湿地,对于作为边界的石笼,采用镀锌、喷塑铁丝网做成,网眼采用正多边形,石笼5的网眼大小一般为60-80 mm,也可以根据填充材料的尺寸大小进行调节;在石笼中填放碎石、肥料和适合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这样可以在石笼上种植相应的植物;石笼5用木桩(φ150 mm,L=2000 mm)固定在河床上,木桩的间距为1 m,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石笼的稳定性。石笼设置二排:在靠近驳岸的一排石笼上种植柳树,形成柳树绿色植物带,这样可以利用柳树的美化环境的和净化水质的作用;在离岸略远的石笼上种植挺水植物,形成挺水植物带,以通过挺水植物净化水质;在石笼的迎水侧装入具有净水作用的球状填料,球状填料用聚乙烯、聚烯烃塑料等材料制成,滤球内部为放射状的聚乙烯细丝,以获得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容易附着生长大量微生物形成生物膜,可有效净化水体;二排石拢形成一个滨水湿地;在石笼的两侧填放抛石(φ200—300),从而进一步稳固石笼,并且当河道中的泥沙沉积的时候,沉积下来的泥沙和抛石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微生物系统,从而增加净化效果;在滨水湿地中种植沉水植物,形成沉水植物带(如黄丝草,伊乐藻等)和浮水植物,形成浮水植物带(如水龙草,萍蓬草等)从而构建成一个整体,成为复合的生态系统;在湿地比较窄的部分,水流会比较急,通过投放置石,以改变水流形态;在驳岸上可以种植迎春花,形成迎春花丛,这样既美观又实用,还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与整个系统形成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
(三)关键技术
一种垂直驳岸河湖滨水湿地构建技术
(四)技术来源及知识产权概况
自主研发
推广应用案例
应用单位:河海大学
实际应用案例介绍:该技术进行了技术示范,技术示范工程地点为江苏省望虞河省滩荡西侧,建设垂直岸坡长360m。
工艺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