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藻虫控藻引导土著沉水植物的立体生态修复技术,供应,水专项,太湖流域
技术简介/摘要
(一)基本原理
以食藻虫吃藻控藻作为前导启动因子,可在短时期内迅速降低水中蓝藻的种群密度,为水生土著物种的建立创造良好的环境,继而引起生态系统中各物种生态灶迅速恢复,继而通过生态修复技术种植和恢复沉水植被,保持水体持续变清,形成良好的水质;再通过修复后的沉水植被光合作用把大量的溶解氧带入底泥,使淤泥中的氧化还原电位升高,促进底栖生物包括水生昆虫、蠕虫、螺、贝的滋生,进而使水体生态系统恢复多样化。最后有序地放入鱼、虾、蟹类等原有土著水生动物,吃掉食藻虫,平衡沉水植被的生产力,同时优化水体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形成良性循环的水生生态自净系统,全面恢复水生生态系统。
(二)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为“投放食藻虫—种植沉水植物—投放土著水生动物—恢复水生生态系统”,具体如下:
1)首先根据水质情况投加一定量的食藻虫,投加密度为50-100个/升水;
2)当水中藻类被食藻虫吃掉,水质能见度提高后进行种植与恢复沉水植被,保持水体持续变清,“水下森林”和“水下草皮”覆盖面积大于90%;
3)水质持续变好,淤泥氧化还原电位升高之后有序放入鱼、虾、蟹等原有土著水生动物,吃掉食藻虫;
4)水质保持良好,水体生态自净系统形成,水生生态系统恢复。
(三)关键技术
1)食藻虫筛选培养与控藻技术;
2)沉水植物培养与种植技术。
(四)技术来源及知识产权概况。
优化集成
推广应用案例
应用单位:杭州西溪湿地
实际应用案例介绍:本技术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06月对国家西溪湿地公园三期中洪氏宗祠南面方糖进行水生态修复,修复水域面积约4800m2,修复前水质仅达到《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中的C类标准,其中总氮2.79mg/L,总磷0.149 mg/L,氨氮0.464 mg/L,COD33.40 mg/L,硝酸盐氮2.14 mg/L,叶绿素a8.84 mg/L,透明度0.5m。修复后水质主要富营养指标(总氮、总磷、氨氮、COD、叶绿素a、透明度)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其中总氮0.400mg/L,总磷0.020 mg/L,氨氮0.127 mg/L,COD19.9 mg/L,硝酸盐氮0.098mg/L,叶绿素a2.33 mg/L,透明度2m。由此可见,本技术对水体净化效果相当明显,特别是透明度的提高,极大改善了水体的观赏性。
工艺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