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地外来污染物阻截关键技术,供应,水专项,太湖流域
技术简介/摘要
(一)基本原理
现行水源保护区面积小,污染物缺少足够的缓冲空间,输入的污染物和由此造成的次生生态灾害将降低甚至恶化取水口水质。为确保水源地供水安全,必须加强对水源地外来污染阻截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效拦截和削减入湖污染物负荷。以取水保护区为中心,首先在陆域采用物理阻截外来污染物,在优化调度方案与新建水力阻截设施条件下,对比分析不同环湖口门联合调度方案,优选入湖污染物量最小、经济合理的水力阻截方案,有效地控制了水源保护区入湖污染物数量;其次在水域采用沉浮式围隔、气幕挡藻技术,进一步减少外来污染物对水源地的影响,两者结合可有效降低水源地污染负荷,使得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工艺流程
外来污染物水力阻截方案主要从陆路保护区的区外污染和区内两方面着手,以区外的水力阻截方案和区内的污染源减源方案、陆域生活污染与农田面源污染梯度消减技术、河流污染消减技术及空间管制等一系列技术方案为基础,通过方案之间的合理布局及有机融合,使得水源地陆域保护区内的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
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三)关键技术
沉浮式围隔、气幕挡藻综合构建技术。
(四)技术来源及知识产权概况
自主研发:
授权发明专利1项(ZL201110087727.4),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ZL201020258424.5)。
推广应用案例
应用单位:苏州市水务局
实际应用案例介绍:目前水域阻截集成技术应用于贡湖上山水厂附近,该中试工程面积1万平米,其中沉浮式围隔置于圆形等距离四处,每处20米,共80米;目前沉浮式围隔运行稳定。
该项技术对于藻类有较好的拦截效果,围隔内TN、DTN、TP、DTP、COD浓度低于围隔外此类营养盐浓度。多功能生态悬床中试工程运行效果:总氮平均去除率38.6%,氨氮平均去除率46.1%,硝氮平均去除率51.8%,亚硝酸盐氮去除率57%,COD 去除率45%,中试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
工艺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