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水肥调控与节肥节药栽植技术,供应,水专项,农村农业污染控制
技术简介/摘要
稻田内水肥调控技术:根据试验地土壤特性,设置不同生态田埂厚度,同时设置在田埂种植大豆和不种植作物两种方式,精准施肥,设置防止侧渗的生态田埂,减少氮磷养分侧渗流失。
高光效栽植技术:可充分利用太阳光效,保证水稻群体冠层上方直接辐射,避免植株荫影在群体内行间相互遮蔽。依据公式sinh=sin×sin+cos×cos×cos(为地理纬度,为求算日期太阳赤纬,为求算时间的时角),确定栽培垅向为磁南偏西18°,采用0.2 m小行距2行种植,株距9~11 cm,0.6+0.2 m组合垅,最大限度地提高光能利用率。
取得的技术突破:在水肥调控技术方面,研制了N肥抑制剂DCD(1%)和P肥促释剂还原型谷胱甘肽(480 mg/kg)。在高光效栽植技术方面,获得了盘锦水稻高光效种植具体工艺参数和方法,通过改变垄向和扩大垄距,延长了水稻群体受光时间,提高了水稻叶片光合作用面积,在不增加投入的条件下,实现了增产控肥,减少了N、P输出。
经济性分析:利用水肥调控和节肥、节药栽植技术,可以在保障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水稻对于阳光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氮磷肥施用量,减少生产投资成本,降低水稻田对河口支流水体污染的影响。初步估算,采用以上技术,水稻生产成本可降低15%,经济效益突出。
先进性分析:该技术不额外增加水稻生产成本,在不减产、不降低品质的基础上,减少了稻田氮磷污染物的流失,对于稻田面源污染源头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可实施性高,技术简单,可操作性强。该技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推广应用案例
工艺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