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盐人工湿地冬季污水处理工艺及运行控制关键技术,供应,水专项,水体治理与修复
技术简介/摘要
(一)基本原理
课题借鉴前人研究成果,针对天津的气候特点,采取提高运行水深及冰下运行的方式,开展表流湿地冬季冰下运行实验,研究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北方冬季运行工艺参数。
(二)关键技术 (见示意图)
实验于2009年春季-2010年春季进行,采用两个表流湿地池进行表流湿地冬季运行研究。A池长90 m,宽14 m,中间不设田埂。B池长132 m,宽16 m,均匀分隔成三个田块,每块长43 m,田块间设置田埂(80 cm高),田埂下埋设过水管,藉以维持50 cm的工作水深(含上部约20 cm冰面)。冰层靠芦苇茎杆支撑,污水于冰下推流。A、B池上面均自然 生长着芦苇群落,重壤土质,有机质积累较多。A池运行一周年,用以考察湿地水质净化效 果的季节差异;B池仅在2009
年冬季运行,考察湿地冬运效果及沿程变化。湿地进水为就近的一条排污河水,河水经沉淀池初步沉淀后进入湿地。
虽然有文献报道可以通过降低水力负荷的办法来改善湿地冬运效果,但前期实验发现, 在严寒天气(日平均气温低于-4℃)时,进水水温较低,一般会< 7℃,当水力负荷小于2cm/d 时,处理床面可能会完全被冰所封冻,水土界面也被冻结,导致系统完全不能运行。因此, 在本实验进行期间,水力负荷保持为3.4-5.4 cm/d,平均4.3 cm/d,水力停留时间维持在前三季水平,即2-4天,平均为3天。 由文献调研可知,冬季开始时提高湿地运行水深,不仅可以防止水土界面冰冻,还可以 在水温降低时保持较高的DO量。因此,本实验中A池在冬季来临前进行污水回流,将运行 水深由前三季的10-15 cm提高到约50 cm,以期在表层生成10-20 cm的冰层后,系统仍保有30 cm左右的水层,以维持污水的推流。 A池的四季运行效果示于表。由表可知,在冬季,A池中BOD5、COD、TN、NH4-N、 TP的去除率分别为67.5%、51.1%、31.04%、22.3%、44.9%。
推广应用案例
工艺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