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有毒有害与高氮磷污染底泥勘测鉴别评估技术,供应,水专项,监测与预警,监测与识别技术
技术简介/摘要
底泥原状精确勘测技术是测量精确定位技术与原状取土技术的组合,污染底泥原状取土技术采用自主研制的中闭锁式原状取土器,配备相关的采样平台,实现了流态、流塑态、软塑态底泥一次性柱状全采取。
在底泥原状精确勘测基础之上,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分析测试,得到样品的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然后开展水体底泥的初步鉴别评估,确定重点研究区的位置及范围,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插值分析,确定不同类型污染研究区域及重点污染物;然后对重点研究区域及重点污染物进行详细鉴别评估,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模块,将已确定的总氮严重污染区、总磷严重污染区、重金属高风险区域、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区域进行叠加,即可得到不同污染类型的底泥环保疏浚范围。
二、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为“测量精确定位——原状土样采取——土样的现场检验、封装、贮存、运输——实验室分析——初步鉴别评估——详细鉴别评估——确定环保疏浚范围”。具体如下:
1、测量精确定位
采用RTK定位技术与CORS网络实现勘察取样的平面定位,采用回声测深仪实现勘察取样的垂直定位。
2、原状土样采取
取土器应平稳下放,不得冲击孔底;取土器下放后,确定水深、钻具长度与孔深;提升取土器之前为切断土样与孔底土的联系可以回转1~2圈或者稍加静置之后再提升;提升取土器应做到均匀平稳,避免磕碰。
3、土样的现场检验、封装、贮存、运输
取土器提出地面之后,小心地将土样连同容器内衬管卸下,使用推土器将中闭锁轴阀中的土样推出,土样密封后填贴标签贮存,土样采取之后至开土试验之间的贮存时间不宜超过两2周。
4、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分析测试,得到样品的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
5、水体底泥的初步鉴别评估,将分析测试结果与水体的背景值或者该水体区域的底泥质量指南相比较,如果分析测试结果的数值小于阈值效应浓度,则该区域水体底泥不需要进行疏浚,如果分析测试结果的数值大于阈值效应浓度,则该分析测试结果所代表的物质为重点污染物。
6、确定重点研究区的位置及范围,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插值分析,确定不同类型污染研究区域及重点污染物;
7、对重点研究区域及重点污染物进行详细鉴别评估,对以下内容进行详细评估:采样点布设、底泥样本的采集、全底泥和间隙水化学指标评估、毒性评估、生物累积评估和/或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分析;
8、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模块,将已确定的总氮严重污染区、总磷严重污染区、重金属高风险区域、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区域进行叠加,即可得到不同污染类型的底泥环保疏浚范围。
三、关键技术
1、污染底泥精确勘测取样技术
污染底泥原状精确勘测技术主要应用于河流湖泊底质调查等岩土工程勘察领域,常规取样技术无法采取底泥上覆的悬浮、流态状物质,采取表层的流塑状态的底泥时扰动大,以致在勘测过程中无法辨别和精确定位,但该段是污染物富存段,原状柱状样的采取,对环保评价十分重要。污染底泥原状取土器采用中闭锁技术,取得了悬浮状、流态、流塑态、软塑态底泥一次性柱状全采取的突破性进展。多次实践证明,污染底泥原状取土器原状率平均可达到92.3%以上,满足项目目标原状率90%的要求。
2、有毒有害与高氮磷污染底泥鉴别评估的关键技术
由底泥初步鉴别评估确定出沉积物的重点研究区,在此基础上选择性的进行详细鉴别评估,最终确定底泥环保疏浚范围的边界和范围。对底泥的污染类型进行分类,分别确定不同污染类型底泥环保疏浚范围,为后续的疏浚底泥处理处置提供方式提供参考。
推广应用案例
实际应用案例介绍。
底泥原状精确勘测技术2010年9月应用于于桥水库底质调查采样,大幅提高了采样的效率、原状率,为后期的科研课题提供了准确的基础资料,主要表现如下:
1、中闭锁式污染底泥原状取土器采样原状率均在90%以上;
2、该设备采样时提高了湖泊底泥上层流动、浮动状态底泥的采取率,同时,取土器中设有可视化取土管,可以实现对污染底泥更为直观的描述与分析;
3、原状取土器与精确定位技术相结合,提高了勘察结果的精确度。
湖泊底泥的精确采样,可以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这对湖泊治理方案的科学性有较好的保障。基础资料的精确,一方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投入,节省资金,另一方面,可以科学合理地制定湖泊治理方案,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
联系单位: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
联系人:张凯
电 话:022-28375294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60号
工艺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