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产业进入平台运维时代

   日期:2022-11-04     来源:曹曼     作者:曹曼     浏览:1310     评论:0    
核心提示:新形势下,“我国环境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趋势”在业内逐渐热议起来,多位专家、企业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深入探讨。时代发展日新月异,高新技术对各行各业发展的推动,往往会超出我...

新形势下,“我国环境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趋势”在业内逐渐热议起来,多位专家、企业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深入探讨。时代发展日新月异,高新技术对各行各业发展的推动,往往会超出我们的预期。

我国制定了做第四次工业革命引领者和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规划,这意味着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发展都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变革期,利用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红利为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赋能,成为各行各业在这个阶段的战略重点。

环境产业具有公共属性,公众对环境产品的需求权要靠政府实现,政府在发展当地经济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牺牲某些环境资源,对环境产业重视度相对较弱,导致环境产业的发展较其它产业相对滞后,包括发展速度和质量水平。这就是全国各地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时,环境产业依然滞后的一个原因。就此问题,有幸与多位环保企业家和专家(简称“家”们)沟通探讨,知滞后的深层原因,除了政府的执政导向外,还有“家”们的关注点,过多地停留在如何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获得更大的收益,而非如何生产更好的环境产品、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上。尤其是行业内有了成就的“家”们认知难免过于自信,为了捍卫自己已有成就形成的观点,会错失面向未来的颠覆性认知。近期,我国大多数环保企业利润下滑严重,国进民退实为联姻经营,多是以收购运营项目为主进入环境行业,狼吞虎咽带来消化不良的副作用逐渐显现,不及时扭转的话问题会越来越严重,技术革命将要引发的重新洗牌和产业重整已经到来,环境产业进入K型的平台运维时代迫在眉睫(详见:中国环保企业进入K型时代)。若以该转型为分界点的话,上半场靠的是企业家的智慧和胆识,下半场将靠企业家的智慧和认知。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和“一网统管”的需要,也是平台专业化分工的结果。本想斟酌纯化一段时间后分享此文,责任和使命驱动,先一吐为快吧,偏颇之处,望不吝赐教。

一、时代发展的必然

时代发展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阶段,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是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业互联网需要人工智能、物联网、5G、大数据、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可以说智能化和网络化是推动这个时代发展的关键技术,率先掌握了它就拥有了这个时代的话语权。前三次工业革命我国都落后了,这次我们要力争成为引领者,国家制定了有关规划政策,以促进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

也就是说,智能化和数字化升级,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和世界发展的需要。大家知道适者生存,时代发展不以我们个人意志为转移,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主动了解国际形势,借势国家有关政策和时代红利,做顺势发展的引领者,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和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需要有网络平台做支撑,平台化运维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必然是产业发展的未来。环境行业发展分建设和运维两个阶段的话,建设与运维相比时间短,建成后即进入长期运维状态。初期以建设为主,当市场趋于饱和后,逐渐转向后期以运维为主,中期是过渡。我国经历了环境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已进入以项目运维为主的发展阶段。现将环境领域国家制定的有关规划和政策,介绍并分析如下:

有关政策规划: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附件4),从2020分三步走,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和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随后制定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转型的高质量发展战略。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快“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和对接工作的通知》(附件5),标志我国政府监管进入“互联网+”时代。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制定“互联网+监管”事项清单,表明利用互联网进行政府监管进入具体实施阶段。2021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大力推行“互联网+监管”,说明我国网络监管到了跨部门进行阶段。

2021年3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附件6),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我国在2020年9月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即双碳。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附件7)发布。

对政策规划的理解和建议:以上几个文件为各行各业指明了方向,就设备智能化而言,到2030年大部分(如80%)设备变成智能的,生产管理数字化、云化和平台化,升级为线上和线下互动的生态系统;就生产运行管理而言,由自动化和信息化变成了智能化,由线下人工操作值守变成平台化运行管理(线上线下互动);就产业发展方向而言,追求的是高质量,主要体现在资源转化率、循环利用率、绿色低碳、安全和产品质量等方面。

就环境产业而言,大部分设备处于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的水平,智能化发展刚起步,生产管理相对粗放,精细化程度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环境产业是产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发挥为其它产业保驾护航的作用,智能化水平需与其它产业保持一致,生产过程的运行管理平台化,便于产业间的数据融合和挖掘、全产业链的可追溯、过程优化和监管。

由于环境产业的公共属性,政府负责环境产品质量的监管,生产者不主动追求环境产品的高质量,在新技术开发上的投入和对新技术应用的需求弱于其它产业,担心有不达标排放被监管处罚,甚至对政府倡导的新技术手段有恐惧心理。如落实“互联网+监管”,政府监管直接从网络平台上获取数据,真实、即时、不可更改,除了排放口数据外,还有生产过程的安全监管数据(新安全生产法要求),这是问题企业(如不达标、安防措施不健全)不愿意接受的。

现在,末端环保设施(排放口)数据实现了线上获取。“互联网+监管”要求所有环保设施的监管都通过线上完成,至少可获取生产过程中与安全有关的数据,不仅可做到监测数据的及时准确可靠,也可做到数据的传输、处理和利用展示的及时准确可靠,实现全产业链、生产全过程和废弃物全生命周期的监管与可追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这就意味着,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需要智能化和平台化,这不仅是实现“互联网+监管”的必由之路,更是推动国家发展规划(2030年智能化世界领先)落地的必然选择。

二、行业一网统管的需要

为了提升环境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兑现承诺的“双碳”目标。需要借助时代的技术红利,包括前述的智能化和网络化技术,利用“一网统管”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共同创造降本、增效、提质、绿色和安全(即可持续增效)的生态系统。

“一网统管”的作用不仅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监管质量水平,更重要的是促进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和平台化运维。既然是统管,各行各业就要统一行动,企业主动参与是明智的选择,可借助一网统管促进企业的数字化升级,通过网络平台优化生产过程,并对接进入网络平台生态系统中,实现平台运维的可持续增效。

由于,一网统管工作涉及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管理范围广,转型周期长,技术跨度多,实施难度大,落实工作进展不顺。出现各自为政、重复投资、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共享等问题,信息孤岛、数据不健全、监管不深入现象普遍,甚至出现一味追求可视化的高大上,忽视监管数据真实性和有效性,部分设施形同虚设。

要扭转这种局面,首先要统一认识,实现一网统管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其次要做好企业的宣传教育工作,消除企业误解,一网统管不是给企业增添麻烦或限制企业发展;再者要鼓励企业开展一网统管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数字化升级工作,确保政府开展统一网络监管的过程帮助企业利用行业大数据实现可持续增效,达成政府、企业和公众共赢的结果。

近期,在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把“一网统管”列为重点工作,上海市率先开展了城市运行管理的“一网统管”试点,有关部委制定了“一网统管”的行动方案,并计划在三年内实现国家、省、市三级互联互通,各行各业的平台化运维是实现“一网统管”工作的基础。

现将城市运行管理和环境领域一网统管政策制定的来龙去脉及其应用,盘点并分析如下:

有关政策规划:2020年3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附件8),要求形成生态环境数据一本台账、一张网络、一个窗口,标志我国环境领域将实现一张网络统管全局,即一网统管。

2020年4月16日,《上海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附件9)审议通过。2021年9月24日,华为发布城市智能体一网统管、辅助运营及零信任安全三大明星解决方案,以技术创新帮助政府更加标准化、精细化、高效化地解决问题。

2021年11月2号,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附件10),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健全“无废城市”建设相关制度、技术、市场、监管体系,推进城市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

2022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通知》(附件11,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各地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明确城市运管服平台体系包括国家平台、省级平台和市级平台,三级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同步、业务协同,以及2022年、2023年和2025年三个阶段性目标。

2022年4月24日,为指导地方做好 “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国家生态环境部在总结改革试点经验基础上,制定 “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附件12),到 2025 年试点城市数量扩大到“100+”,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

对政策规划的理解和建议: “一网统管”被定位为城市运行服务平台,是对“互联网+监管”的发展,网络平台的功能不仅是监管,还可开展政府的各项服务职能。实施一网统管,不但可提升政府的工作效率,而且可倒逼企业进行智能化和平台化升级,实现降本、增效、提质、绿色和安全即可持续增效之目的。

为便于“一网统管”工作的落地,随《通知》发布了一网统管的技术标准、数据标准和建设指南。一网统管政策文件和通知是政府委托专家起草制定的,必然会站在政府的角度上,按照专家的理解和想法进行编纂发布,对如何执行和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描述不够,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在执行中探讨解决。

政府需要落实的两个重要工作是:(一)“一网”谁来建、怎么建和运营?现在还没有一家网络平台公司能胜任这项工作,建议由政府主导制定建设和运维网络平台分工合作的方案与管理办法,委托专业做网络平台的信息化公司总负责,与各行各业做垂直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网络平台公司合作。(二)“统管”谁来管、怎么管?一张网上涉及多个部门和各行各业,建议借鉴上海的做法,特设一个部门(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专门负责,避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难统一;如何处理已建网络平台(多为信息孤岛)与一网统管的关系,有升级改造和推倒重来两个选择,显然升级改造是首选,包括软硬件。

企业需要开展的两个重要工作是:(一)企业用哪个网、数据怎么保密、能否满足企业的需求?既然政府出台了“一网统管”政策,就应该按照《通知》要求开展工作,统一用政府制定的“一网”;政府监管需要的数据是法律规定必须公开的,如环保法规定公开排放口的数据,其它数据的保密是个技术问题,企业可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解决(如微平台,详见Dr曹曼公众号文:青岛需要时代的产品“微平台”,附件13);监管是政府需求,企业要想办法满足,并在满足政府需求的同时,借助“一网”上的大数据,进行产业链间的数据挖掘和生产过程的智能管控,实现企业可持续增效的需求。

(二)企业可否自己建网络平台,如何处理自建网络平台与一网统管的关系?是否建网络平台是企业的权力,有的企业(主要是大企业)已经建了并在建的过程中,建议已经建的尽快暂停,重新思考自建网络平台的定位,要用统一标准和标识与“一网统管”配套,并与一网统管连接,在满足一网统管的前提下,开展企业不对外开放的个性化需求工作。没有建的,建议不要再单独建,因自己建不如直接用“一网”来得快,投入产出和应用效果也不如用“一网”好,先用起来跟上时代发展,将来有机会还可以再建。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这里给我们的启示是:新上网络平台,一定要按照国家“一网统管”要求进行,否则还要造成新的浪费。同时,还要注意商业模式的问题,企业自己建网络平台,只能满足企业(集团)自己内部使用,形成信息孤岛隔断了行业大数据的赋能,即不利于行业大数据的获取和分享,同行之间有竞争关系,对数据保密的考虑同行一般不会用。既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网统管”政策,企业自建网络平台的意义就没那么大了,甚至也没大必要了。

企业需要做的是:利用“一网统管”政策,促进企业数字化升级,尽快上“一网”实现平台化运维,接受政府监管的同时分享企业的数据,把自己的数据变现,并获取行业大数据的赋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三、平台专业化分工的结果

“一网统管”是个复杂的巨系统,网络平台上有政府、企业和公众,分别履行监管、被监管和监督的职责,并在平台上相互协作实现三方共赢,即政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企业借助监管实现数字化升级和可持续增效,公众是终端受益者。

平台的架构复杂,主要由IaaS、PaaS和SaaS三层构成,其建设和运行涉及行业和企业多,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各行各业的软硬件开发和应用等,整合协作工作难度大。就网络平台建设运维而言,不是一家或几家企业能完成的,不但涉及网络平台建设的水平,而且关乎网络平台的推广应用。

随着互联网发展的不断深入,生态系统越来越复杂,分工合作越来越细化,细化到每个独立的个人,明确每个人的生态位。生态系统内的专业化分工和有关标准法规的制定落实,是接下来面临的重要工作。法规是一切工作的准绳,需要首先面对落实,新安全生产法的出台,深入到生产过程的安全预防,发展智慧安防提升安全质量水平,是平台专业化分工的一个重要标志或转折点。

“一网统管”平台建设运维的规划设计与实施计划,类似建一个大商场,先从上向下做系统规划设计和设施计划,再进行分工合作从下向上一层一层的建,主体框架完成后,各名牌门市按照商场统一要求进行装修,商场业主负责把各层和各层模块及与城市社区相互连接起来,同时由用户代表按照城市统一管理规则共同制定运维办法,并提前参与建设进行过程需求迭代互动,建成后交给物业主运维,确保商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

前面提到了平台建设和运维的分工合作,这里进一步明确适合什么性质和规模的企业?我个人的深刻体会是: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错成本太高,国有企业缺乏试错机制,大企业不够灵活,网络平台建设运维适宜专业化的中小网络平台企业为主体,政府给以一定支持的模式来完成,包括应用场景的协调提供。

新安全生产法:2021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明确:建立全国统一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通过推行网上安全信息采集、安全监管和检测预警,提升监管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对新安全生产法的理解和建议: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附件14)中,明确“推行网上安全信息采集、安全监管和检测预警”,涉及到生产过程的安全数据,即与安全生产、监管和预警有关的数据,需向政府公开或允许政府采集。当然,政府对生产经营单位的技术和商业机密数据负有保密责任。这一点在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没有说明,不知道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自2021年9月1日起,生产经营单位有责任和义务将其生产过程的安全数据向政府公开,或政府有权力获取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过程安全数据(生产过程中与安全有关的数据)。包括安全风险点的位置,是否有预防和排险设施及其运行状态是否正常,预防和排险数据记录等,确保企业安全风险点都在受控状态,又不会造成企业生产技术和商业机密外泄。

现实是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企业自建网络平台,尤其是集团企业,成立专业化平台公司,为集团企业的智能化升级和平台化运营提供服务。究其原因主要有:一企业发展的需要,并方便使用;二数据保密的需要;三企业决策人认知局限。结果尚未达到预期效果,实现的主要功能是可视化,投资回报率低,距离降本、增效、提质、绿色和安全的目标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同时,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国家鼓励双跨平台建设(跨行业、跨领域),经近十年的努力奋斗,平台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遇到上平台和用平台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一选择行业头部企业自建平台,没有整合行业内各细分行业头部企业参与,平台功能满足不了行业内大部分企业的需要;二同行企业间的竞争关系,没有很好解决同行企业对数据保密的需求。

将运行分散的信息孤岛统起来,遇到软硬件语言、标准不统一、意见不一致等问题,必然会造成前期部分工作的浪费。需对现有平台企业给以正确引导,回归平台开放共享的属性,纳入“一网统管”的大平台(环境行业的大平台详见www.eiiplat.com),叫停准备或计划建平台的企业,三思而后行,避免造成新的浪费或走弯路。

当然,把企业都拉到一个网络平台上接受监管也不容易,要相信国家和政府的力量。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包括应用场景有关条件的打造,将面临多层管理,意见不统一,责任主体不明、不专业乱指挥,已有应用系统软硬件使用率低、与预期效果和规划目标差距大,被监管用户和软件供应商不配合等问题,需要政府高层领导明确或成立责任主体,对“一网统管“政策的落地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建设和运维方案提前达成共识。

我国环境产业的运维水平,还处于自动化和半自动化阶段,具备一定的智能化和平台化升级基础,特别是水处理行业,供水的智能化和平台化运维先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需发挥一网统管的责任主体(部门)的引导作用,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分工合作共同推动环境行业的升级发展。行业的发展,一定选择行业的优秀代表,共同来完成。否则,竞而不合,各自为政、各建各的网络平台,必将被平台共享时代淘汰,被独角兽取代。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当下,需对现行信息化软硬件产品进行总结分析,筛选出代表环境行业先进水平的信息化平台企业,负责一网统管平台的基础架构建设和运维服务,同时筛选出代表环境行业先进水平的环境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负责一网统管平台内各专业化模块的建设运维服务,并鼓励各细分行业平台企业与应用程序开发者积极参与,在国家、省、市三级协同“一网统管”大系统上,共同打造环境产业互联网平台可持续增效的生态系统。

《通知》要求一网统管三年内完成,时间紧、任务重,在没有成功经验可参考借鉴的情况下,政府鼓励有关技术开发和模式创新与示范项目建设是有必要的。运维阶段的技术开发和模式创新常被忽视,特别是环境产业的运维需接受政府的监管,要与政府进入“互联网+监管”和“一网统管”时代保持协同一致(具体可参考中国智慧环卫行业发展白皮书,见附件15)。

我国环境产业的互联网化相对滞后,各细分行业起步时间不同,发展速度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不同。例如,水处理已进入运维为主的阶段,固废正处于从建设为主向运维转化的阶段。第一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务多是做水处理投资运营的,固废行业上市公司的业务多是做垃圾焚烧投资运营的,都需要做智能化和平台化运维的升级改造。

升级改造的投入和工期与现有设施的自动化水平有关,一般引入智能化和平台化技术产品,一年即可明显见效。若按传统办法,组建专业化的技术开发和运维管理团队的话,两个团队的建设和磨合培养都需要较长时间,而且传统工艺技术完善可挖掘的潜力越来越少,难以扭转环保企业利润普遍下滑的困境。尤其是通过收购新进入的国有企业,很多还受困于内部文化机制的理顺中。

以固废处理为例,从1990年至今,对传统工艺技术的改进完善,用30年时间实现15%增效,若进行智能化和平台化升级改造,到2030年不足10年时间,有可能实现20%的增效(国际工业互联网平均增效水平20%),结果相当可观。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资金到位一年内可完成智能化和平台化升级改造,而且投资回收期一般不超过3年。

选择升级方案是毫无疑问的,是在传统工艺基础上的升级,不是对传统工艺的否定,是继承和发扬。作为在行业内深耕30多年的老兵,出于对行业负责任的心态,在此强烈呼吁:利用DT时代技术红利,尽快进入平台化运维阶段,既能缓解当下困难,又可为未来开辟前进的康庄大道。


 
分享
0相关评论

北京易二零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码:834016

商务热线:010-88480403

传真:010-88480301E-mail:webmaster@e20.com.cn

北京市海淀区闵庄路3号清华科技园玉泉慧谷25号楼,邮编100195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E20环境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