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多年的改革激荡,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的转型,有一种回归初心的感觉。”在2022(第七届)供水高峰论坛上,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产学研中心主任傅涛表示: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由于现金流和基础服务的特征,供水行业强烈的表现出一些逆周期的特征,越是经济下滑的趋势,供水行业的机会也越多。
论坛上,傅涛以“供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主张”为题进行了精彩分享,他表示,如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在新的时代,传统的供水行业同样对变革感同深切。对水务产业而言,高质量发展最为核心的表征是服务的产品化,产品化就是要实现所见即所得,因此,要实现以感知为基础的社会化、价值服务的小众化,同时释放系统价值、用数字与智慧支撑精细化,是供水服务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傅涛
供水产业缘起——最基础的公共服务
如何看待供水服务特征?傅涛指出,供水行业的缘起,是最基础的公共服务。建国以来,供水行业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然而资产的质量、数量、覆盖范围远远不足。因此在改革的初期,行业经历过一些迷茫,那时改革的所有工作的重心都是瞄准水务资产的融资、建设进行的,谁的融资速度快、融资成本低、资金能力强,谁就能成为改革的主力。
1998年,《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出台,我国城市水业市场化改革大幕的拉开。傅涛指出,《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供水行业正式从公共支付体系中剥离出来,政府确定了水作为一种商品,水具备了商品的特征,但并没有改变供水作为城市最基础服务的本质。
2002年年底,原建设部颁布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公用行业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当时的中国刚刚加入WTO,傅涛参与了中国入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谈判条款,那就是WTO协定要求供水、污水、垃圾处理都应该归属于服务业。此后基于深入的课题研究,傅涛和团队坚定的认为供水行业的本质是服务业,并开始在行业中大量提倡。
2012年,供水服务促进联盟成立,明确提出供水行业要高质量发展。而曾经的高质量阶段,主要聚焦于水质,如今的高质量发展的内容更加的全面和丰满。
供水的服务业本质——水资产 水商品 水服务
供水的服务业本质水资产、水商品、水服务。三种性质的交织,让供水行业在改革的道路上曾经遭遇一些困惑和迷失。
1998年,在我国水业市场化改革的同时,我国的房地产领域改革也同时打开,并向新加坡学习,提出了经济适用房的概念。傅涛表示,经济适用房是为解决基本民生所建设的房子,如今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的规则已经被国家严格区分开了,而在改革初期,在北京人均居住面积不及20、30平方米的时代,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建设面积达到了170平米。早期的房地产行业,借助公共基础服务的政策之力,获取了高速发展的契机。
而供水行业恰恰相反。傅涛指出,供水行业是基于强制国标的基础服务,在发展的过程中,却具有水商品的形象。假扮成公共服务的房地产行业,与假扮成商品化的供水行业形成了对比。供水行业在公共服务和商品化之间,存在着某种扭曲。
供水行业的两个重要背景
我们现在谈供水行业的性质,有两个回避不开的背景,一是公益服务的公益化趋势。实际上,在如今的百年未有的变局下,全世界范围的政治意识形态都在发生变化,有的表现为民粹主义的风行,像中国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这样的变化明显导致基础的公共服务正不断在走向免费化,其中如后疫情时代的疫苗和核酸检测服务。政府强调公共服务的价值与稳定性,因此会限制基础公共服务过高的收益。
因此,基于强制国标的服务都是基础服务,只有行业自身制定的标准才能进入到价格服务。在这样的行业基本背景下,供水服务陷入了一个规模化扩张与持续盈利的两难境地。
第二个背景是两山经济中提出的层次循环理论。在《两山经济》中,总结归纳了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五个社会价值规律的理论,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层次循环理论(详情点击:傅涛:生态价值实现路径要遵循新的价值规律)。
层次循环理论提出,社会经济被价值对价和商业动能因素影响,被分成若干价值层级。在价值层级高塔中,最为宝贵自然生态与人类生存发展最为息息相关,遗憾的是由于缺乏价值的对价,生态的价值处于金融、地产、工业、农业之下的最底层。同时人类生存中如空气、水等必需品成为了最廉价的东西,它们的价值由于社会和经济等因素被严重低估了。
傅涛指出,价值层级高塔体现了世界范围内所有的经济规律,而这种规律目前是由西方人创造的工业文明所定义的,体现着西方的价格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体系,颠覆了这样的经济规律,让基础设施、生态资源的价值得以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在样的背景下,傅涛指出,不做基础供水的企业不是真水务企业,但是只做供水基础服务的水务企业是苦行僧,供水行业面临着“极其重要,又赚不到钱”的尴尬处境。
同时傅涛指出,这样的背景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产业的迷失,具备两个特征,一是在缺乏产业化边界的情况下去推动市场化,只能带来项目化 、劳务化、 低质低价的恶果;二是供水行业的市场化无法摆脱公共服务的性质——无论如何进行改革,供水都是最基础的公共服务,因此,供水产业要想突破产业瓶颈,不能完全期望于公共价格的调整。
用产业标尺,重新定义供水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供水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有两把标尺,一是高质量的行业标尺,即提高基础服务水平。傅涛指出,在基础服务中,首当其冲应该瞄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106项重要国家标准,其中包括水务行业的排放标准等。然而傅涛强调,该标准的提高是行业标准,并不是产业标尺。而高质量的产业标尺,是满足用户美好需求。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发现供水行业价值,并重新定义价值
如何发现供水行业蕴藏的价值?如何去定义这种价值?
傅涛提到,我们中国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满足衣食住行是最基本的服务,所体现的是“小康”。2021年7月1日,我国已经宣布进入了全面小康,全面小康之后要实现的是全面现代化,而全面现代化社会的需求和矛盾,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傅涛提出,美好是一种感受,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美好的定义也不尽相同,那么如何去定义美好?
目前中国社会文化、体制、几千年的传统已经将美好生活重新定义。而“美好”恰恰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傅涛认为,如果不去定义美好,只去定义衣食住行,供水行业将永远停留在基础上,“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供水行业能带给用户带来的美好,并围绕此去进行产业和服务的升级,才能真正称之为高质量的服务。”
衣食无忧的温饱是美好的基础而不是全部,基础供水恰恰是温饱中的温饱,因此,定义高质量供水服务产品的着力点,应该在公共服务之后,在强制性国标之上。
水务行业高质量最核心的表征是服务的产品化
基于此,傅涛指出,供水行业的服务应该成为产品。如酒店的服务、餐饮的服务,都形成了迪士尼或知名餐饮品牌等产品。如果将服务归为劳务,那就成为了成本加持的体系,很难产生附加价值,因此,对水务产业而言,高质量最核心的表征是服务的产品化。
优异的服务,是实现供水行业优质优价的主要路径。傅涛指出,供水行业一直存在一个悖论,先实现“美好”,还是先实现“优价”。区别于商品的先付费后使用,服务需要完成才能实现付费,即“先看见美好,才会为美好付费”。因此,产品化的特点就是要实现“所见即所得”,服务产品也可以预发布,可以实现先收费。而如果将服务定义为产品,就应该具有严格统一质量标准,然而遗憾的是,供水行业目前的产业化程度还处于很低的水平,每一个工程都存在很大差异,远远没有达到产品化,导致用户先付费的意愿很低。
那么,如何去定义高质量的产品?傅涛认为,应该在特定用户的特定场景中,去发现价值。
特定用户指某个用户群体,在服务中可以形成标准。供水行业高质量服务产品的场景有很多,傅涛举例,如住在别墅的群体对于泳池、园艺、养鱼等用水存在困惑,别墅服务套餐能够满足这些需求;如在北方的一些小区,经常发生停水,高保障服务套餐能够提供自备水,让用户远离停水的困扰;如人们对于更健康用水、茶艺水的需求,可以提供分质分区用水套餐;尤其对于工业用水硬度、用水指标的不同需求,特定工业用水套餐可以很好的满足工业对水质的不同要求。
由此傅涛指出,只按照水质定义场景是大宗工业品思维,只能导致低质低价及恶性竞争,如果按照场景去定义,会发现有一千个服务场景。这就如同我们的手机,尽管硬件只有一个,因为使用软件的不同,母亲用的时候手机是电话,孩子用的时候手机可能成为游戏机,在工作场景手机又成为了电脑——同样一个硬件,在不同的场景下,成为了不同的产品,满足了不同的需求。
在供水行业,同样的水质、同样的水压作为基本的硬件,在不同的场景下也能创造差异化的优质服务。因此傅涛表示,一千个场景下,就有一千个服务产品品类,就会形成一千个单项冠军,而只有成为冠军才拥有定价权,才能实现供水行业的规模化和收益率的统一。
高标准引领高质量 高标准定义高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用高标准引领高质量”,为了具体的落实,傅涛提出要“用高标准定义高价值”。当价值产品被划分后,需要重新的去定义,如何去定义呢?
傅涛认为有两点,第一是服务分级与服务标准。供水服务的标准绝不仅仅是水质水压标准,一定是在强制标准之上的场景性的价值锁定。按照产品价值付费是产业化的基础,没有服务产品标准就无法标识差异价值,就失去了定价权。因此,缺乏服务标准的行业就只有劳务加成本的叠加,应将实施供水提质增效,释放为价值增量。因为这个初衷,供水促进联盟定制了供水服务评级(详情点击:1.4版《供水服务评级指标体系》发布),为行业树立了一把产业服务的标尺。
第二是“领跑者”团体标准。为了推动环境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标准化工作,E20环境平台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联合成立了两山标准化研究中心,用团体标准将不同场景下的产品用户价值进行定义。
傅涛表示,供水促进联盟正在将“领跑者”团体标准引入到供水行业。未来,供水行业会围绕节能、省心、纯水、安全、专业、优先、保障等不同的维度,制定不同类型的服务标准,通过领跑者的标准,构成不同场景下不同的价值主张。而这些不同的场景会形成不同的产品,不同的赛道,并用标准去判断赛道的领先,共同构成了供水服务的差异化、多样化。
供水服务的四个高质量发展路径
路径一:以感知为基础的社会化
新时代下,一切行动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傅涛指出,实际上,党的书记、市长对供水的理解跟人民群众一样,可能达不到非常专业——如果供水行业的工作不能让人民理解,就意味着不能让领导理解,就很难对行业形成共振和共鸣。
所以我们说,只有人民的,才是真实的。傅涛表示,供水企业的决策应以人民群众的最真实的感知作为基础。
“供水行业要敢于有组织的营销,”傅涛指出,供水行业具备自然垄断性质,这不该成为行业的某种限制,供水行业应该更多的将自身的情怀、担当、服务特征,并用更为恰当专业的科普语言向社会持续的传递,这也是供水联盟成立的第二个初衷,即主动沟通,让人民真切感受到供水服务的价值,供水服务的进步和差异,并在选择间实现对价值的支付。供水行业要“近民”,要让客户感受到行业每一次关心、甚至职责和投诉,都成为价值的来源。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路径二:价值服务的小众化
“大众化”即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的思维是用同样性价比标准,去满足更广泛人的需求,如农夫山泉,发展路线是价格低廉且规模庞大。
相比之下,小众市场是在不同群体的差异中形成的。傅涛指出,小众市场具备一定体量,但不广泛的适合所有人,如有的水专门提供给准妈妈,有的水专门提供给老年人,有的水提供给商业人士等等。
只做大众化市场,行业难免进入到低质低价的误区,傅涛指出,实际上没有一个产品会被所有人都接受和喜欢。供水行业如何从差异中需要和发现价值?
在特定场景中,如园区分为焦化园区、建材园区不同的工业品类,又如社区,也分为南方的社区、北方的社区、别墅区、城中村等等,不同区域对水质、服务类型的需求都截然不容。傅涛指出,这样的多场景为小众市场提供了巨大空间,应该用充分利用场景化的定制服务,去破解基础公共服务低质低价的魔咒。
傅涛进一步指出,在服务的小众化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利用软件去定义硬件,利用水务行业的智能化,将一致性的水质和水压,分化成不同的应用场景。
路径三:以供水行业为核心,释放系统价值
供水是水务之根,不要低估水系统升级带来的巨大价值。供水行业与城乡一体、再生水、工业供水、污水等联动,系统服务需求必将加大,但不是简单垒加。
路径四:数字与智慧支撑精细化
近些年智慧水务、数字水务成为行业热点,很多企业用一张“智慧大屏”作为智慧水务建设的全部,实际上,这样的智慧水务建设,距离智能化还有很大差距。傅涛指出,智能化以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为基础,用智能水务提升水务服务精细化水平,去释放内外价值。
卓越同行 筑梦环境
E20环境平台与2000年成立,22年来,我们的使命一直没有改变,即用平台的力量,帮助环境企业成长。在环境产业的不断变革中,每个阶段环境企业所需求的路径和帮助都不同。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我们也在不断升级,始终围绕行业密切关注的政策、资本、营销、商道、人才等方面不断为行业助力。
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智能化是产品的必选项,E20环境平台也在更多的思考用数据和智能的力量,在企业实现产品升级的同时,实现自身增长。
在智能赋能方面,公司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两山智联控制器;实景融合的两山智联实景沙盘;与百度合作开发的两山智联云;以及在部分环保项目中设立两山科汇馆及两山标准化智联验证中心。
基于此,目前形成了三种产品服务:一是为技术类公司提供的技术产品的智联样板间;二是为设备公司装备产品的远程智能维保SAAS系统;三是为投资公司建立服务产品的两山科汇馆,用科技支撑产品和服务。
傅涛强调,如果服务和产品是一颗皇冠,上面一定要镶嵌科技和技术的宝石,才能让高质量发展下的供水服务,真正的璀璨夺目,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