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复杂,国内外疫情肆虐,给国内环保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面对供应链压力、产权保护、地方财力支付水平下降、日益内卷的竞争环境,环保企业如何发挥竞争优势与同行合作,成为行业普遍关心和思考的话题。同时,在当前环境下,中国市场也在思考如何做到更加开放,融入世界的体系,保证中国改革开放动力不断提升。国外水务巨头在国内市场上如何找到自身独特的发展模式?哪些值得国内企业学习借鉴?在这样的背景下,7月7日,一场关于“外资环保企业在中国”的主题对话在E20云直播间展开。
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复杂,国内外疫情肆虐,给国内环保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面对供应链压力、产权保护、地方财力支付水平下降、日益内卷的竞争环境,环保企业如何发挥竞争优势与同行合作,成为行业普遍关心和思考的话题。同时,在当前环境下,中国市场也在思考如何做到更加开放,融入世界的体系,保证中国改革开放动力不断提升。国外水务巨头在国内市场上如何找到自身独特的发展模式?哪些值得国内企业学习借鉴?在这样的背景下,7月7日,一场关于“外资环保企业在中国”的主题对话在E20云直播间展开。
直播间,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薛涛对话苏伊士水务工程大中华区总裁张军、赛莱默中国及北亚区总裁吕淑萍、丹纳赫水平台大中华区总裁秦晓培,对话围绕以下五个话题,分三轮展开:面对全球疫情影响,外资环保企业在供应链冲击方面如何避免?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大环境下,产权保护现状和对策是什么?外资环保企业与国内环保企业如何一起笃定前行?外资环保企业的优势如何更好地发挥,才能更好地支撑中国的美好环境建设?谈谈未来在华发展战略,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
对抗供应链冲击的三大举措
今年国内的疫情形势相比前两年空前复杂,很多城市因为疫情原因而停摆,对物流、制造业造成很大影响,也对供应链产生了很大冲击。比如丹纳赫的生产基地和物流基本都在上海,受疫情影响,从3月份的最后一周到5月上旬公司处于完全封闭状态,不能正常发货,更多的工作是在线上完成。在当日的线上对话中,三位外企管理者均谈到,疫情给公司的生产经营、物流、供应链都带来了诸多不便。
在面对全球疫情影响时,跨国企业在供应链的布局上有比较先进的经验。在对抗供应链冲击方面,他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大举措。
供应链本地化
疫情对物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外资企业主要通过供应链本地化的布局、产品本地化的替代来保障原材料的供应。
“其实,在疫情爆发之前,原材料也时不时地遇到一些困境,比如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芯片电子元器件的缺失、整个物流航线的拥堵等。”吕淑萍表示,好在赛莱默进入中国30余年以来,很早就布局了国产化。如今,赛莱默中国也已成为赛莱默集团全球供应商的后备力量。
秦晓培表示,相对来讲,中国的供应链的敏捷度和反应度比国外更高。经历过这次疫情之后,丹纳赫会加快更多的产业线向国内转移,使产业化布局更加平衡。
作为工程技术服务的主要供应商,疫情对苏伊士供应链的直接影响反映在工程上,压力反映在供应商层面。张军表示,供应链本地化是过去十年来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这一变化在这次疫情中表现得相当明显,苏伊士原本在总部的一些技术服务也逐步转向国内。
提前做好备案
无论是在备用供应商的选择上,还是员工的管理上,这些企业都提前做好了充足的备案。赛莱默平时做了很多可持续发展备案,在部分城市封闭的情况下,立即启动了紧急预案,这样能够及时联系到备用供应商,保障供货的连续性。丹纳赫将员工的住宿餐饮、安全、福利都提前考虑好,保证员工在特殊的情况下得到最好的呵护。苏伊士也在运营的水厂里做了诸多的对策,以保证不间断地服务于用户。
加强内部管理
疫情期间,外资企业也在提高内部管理上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苏伊士也在思考如何通过数据化、云库存等远程的调试和服务来解决客户比较棘手的问题,如何既能解决库存问题保障供应,又可以解决由于库存导致的资金占用和沉积问题。据了解,苏伊士也在与国内的物流平台尝试新的合作形式。
为了防止疫情感染,对于进口的原材料,赛莱默建立中转仓库进行周转,严格消杀、采样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公司,避免病毒的传播。为了保证疫情期间信息的及时沟通,丹纳赫设立专业的管理部门,实现公司和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的及时沟通。
“对抗不如赛跑”
知识产权问题是一个长期的战略问题,中国目前更加开放和保护知识产权,虽然目前的现状还不是令人完全满意,但是中国在这方面一直在努力。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同样也是外资企业非常重视的问题,吕淑萍指出,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发展很关键,这也是赛莱默进入中国以来一直在关注的问题。在与国内企业的合作中,他们明显感受到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意识的强化和进步。
中国环保市场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期间也出现了很多国内企业纷纷效仿国外企业的现象。张军也亲身经历了这些,他认为,这其实是一个后发市场对国外先发市场的追赶过程,是一个强烈的学习阶段。随着这种阶段的完成,这种状态会越来越少。同时,国家的法律法规、企业同仁的产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外资企业以一种开放分享的姿态和中国企业进行合作。在面对市场竞争时,苏伊士的态度更多的还是针对多元场景不断更新技术,提高竞争力。“如果用对抗不如用赛跑来解决。”秦晓培认为,外资企业不应该只是被动地保护,而应该更早地布局,进而转化成自己在本地市场的竞争优势。
同时,外资企业也逐步加大在本地的技术研发投入,针对中国的环境需求,建立研发中心。张军指出,中国水务市场也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国外用了100年控制了污染问题,中国只用了30年。中国的工业体量占全世界第一,涉及很多污染物问题、环境排放问题,这些问题的积累导致国内对环境技术装备的需求增大。这些需求进而导致中国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远远超过国外,比如COD的排放标准,国内比国外的标准要严格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研发放在国外,这对于企业应对中国市场的变化会比较滞后。因此,苏伊士针对中国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标准,几年前就开始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现在苏伊士在本地研发的技术也开始反哺到总部。
而赛莱默在上海、南京、深圳设立了研发团队,并在南京设有智能决策支持中心,通过数字化转型帮助本地客户解决水问题挑战。
国家整体知识产权体系在不断完善的同时,也面临着长期的挑战。比如,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特别是跨国交流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技术脱钩、网络安全限制政策、知识产权保护不足、产品假冒、取证比较困难、异地执行问题等,这些都是外资企业所担忧的问题,但这些都是个案情况。为了使企业的知识产权得到保护,有一个技术创新迭代的环境,外资企业也呼吁,中国政府能够优化营商条例,为在华外资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外企在中国发展的“三步曲”
中国持续的环境治理需求和工业企业治污需求将变得更加深入,这给先进的技术环保企业提供了一个长期耕耘的土壤。未来,在支撑中国美好环境建设上,外资环保企业对中国充满信心,将进一步加大在中国的投入。本地化、创新、合作是他们当下乃至未来在中国发展的三步曲。
赛莱默根植中国30余年,见证参与了中国水务市场30年的巨变。“目前来看,中国的水务市场呈现的是综合性、区域性、大项目的趋势,没有哪个企业可以单打独斗,因此,建立有利的生态圈合作是大势所趋。”吕淑萍表示,这些年来,赛莱默与中国市场上的水务巨头、地方水投都有深层次合作,比如北控水务、粤海水务、山西万家寨水务集团等。此外,赛莱默逐渐从设备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向智慧水务供应商转型,在智慧水务方面也与地方企业、专业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
赛莱默对中国水务市场的现在和未来都充满了信心。“十四五”期间,会持续不断加大对中国的投入,与中国的本土企业特别是央企国企等头部企业展开合作。同时,赛莱默将会注重数字化赋能产业升级,通过整体智慧解决方案,发力于绿色建筑、工业园区、工业零排放、水资源化、水环境综合治理、雨洪管理、水利、农村的供水排水市场,最重要的目标是助力中国的低碳经济转型。
苏伊士和威立雅在过去的两年里进行了重新的整合,整合之后,迎来了全新的苏伊士。如今,新苏伊士面对中国市场的时候,根据集团内部的战略考量,中国市场仍然是苏伊士一个非常重要的战场。类似于中国的“十四五”规划,苏伊士计划今年9月份形成下个五年的战略规划,进行更深入的本地化,在业务上更多地授权公司在中国本地化的决策,和本地政府、企业展开合作。
张军指出,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中国营商环境显著的进步,能感受到中国技术市场的进步,同时也能感觉到环保行业的成长。中国14亿的人口体量、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和人们对环境的高标准追求,这个没有改变。面对中国市场如此海量的需求,对环境标准变化和用户需求变化的判断,以及对用户经济性的考量,是新时代对企业提出的新需求。用户在哪儿,需求在哪儿,市场在哪儿,企业的增长就在哪儿。面对这样的一个未来,苏伊士没有理由选择保守地发展和成长,中国市场也是任何一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应该忽视的存在。因此,未来苏伊士是笃定在中国的存在,笃定在中国的发展。
面对中国的客户时,苏伊士的定位是既要做超稳定的高质量交付,又要做到全生命周期的高性价比竞争性,和国内同行一起服务国内多元的客户需求,彼此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联起手来,将摩擦成本降到最低,通过紧密结合,将节省出来的价值向终端客户传递。
秦晓培指出,外企在管理体系、产品研发、产业化管控等方面有着优势。基于这样的优势,首先,丹纳赫要发扬系统的管理体系优势,比较精准地识别后续的市场需求,让整体市场少走一些弯路。这可能需要外企有更多的决策本地化。其次,丹纳赫会秉承产品和产业化的优势,交付给客户可靠的、质量经得起考验的产品。第三,今年丹纳赫提出了“启航中国”的口号,未来要更多地在技术层面和国内企业展开合作。
此外,秦晓培还提到了环保企业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一些挑战,比如营商环境、政经关系、低价竞争等问题。他呼吁环保企业要多沟通,多关注技术,关注创新,关注客户的价值的传递。
薛涛最后总结,所有企业最终的竞争来自管理优势,无论是技术优势还是市场渠道,都是管理优势在不同角度的释放。中国是一个单一主体大市场,有着十四亿人口体量,基础设施高度发达,在本地要素流动比较流畅的情况下,在环境治理需求和产业支撑力的双向共同作用下,中国市场存在着海量的机会,这也是国际化公司绝不能错过一个方向。找增量是合作共赢的基础,如果是博存量就会很内卷。先进的技术企业通过本地化的方式共同寻找用户的隐性需求,挖掘深入的痛点和解决方案,产生增量,会让企业得到更好地发展。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针对低价竞争问题,薛涛认为,更核心的问题还是评价原则的科学性,是否是长生命周期的,注重性价比的,而不是一次性采购的价格。总体来看,这个问题在逐步缓和。E20环境平台最近这几年开展了“双百跨越”标杆比选活动,突出环境基础设施运营的高标准,提出产品化的观点,也是希望能够破除环保领域的低价问题,提升行业的运营效果,带动整个产品技术的提升。
近期,针对以上话题,E20环境平台也策划了“外资环保企业在中国”系列巡礼云直播活动,欢迎关注微信号E20水网固废网参与互动。同时,“2022年(第二十届)水业战略论坛”也将于8月2~3日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更多关于外资环保企业在中国发展的精彩分享将会为您呈现,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