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比较低调的中持股份,在过去半年多时间里上了几次行业热搜。总经理朱向东辞任后,中持股份迅速任命了新一任总经理喻正昕。喻正昕是何许人?为何中持股份没有从老创业团队中选择总经理人选而是选择了一名少帅?
目录
01 中持系统内成长的总经理
02 三项能力:战略制定与落地、客户端能力、组织建设
03 喻正昕访谈:中持正在建立新的业务枢纽
一直比较低调的中持股份,在过去半年多时间里上了几次行业热搜。
2021年12月,中持股份公告称,公司董事、总经理朱向东申请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朱向东后续将担任长江环保集团总经理职务,并继续在公司担任董事和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
朱向东担任中持股份总经理职务仅半年,就进入了环境产业里的“国家队”,恰好长江环保集团还是中持股份的第一大股东,这让行业很多人觉得出乎意料。2020年12月,中持股份公告引入央企三峡集团下属的长江环保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混改后,长江环保集团最终持股比例将为24.61%。
朱向东辞任后,中持股份迅速任命了新一任总经理喻正昕。
去年,《环境上市公司的少帅们:小鲜肉已变成实力派》一文分析了当时执掌环境上市公司的泛80后高管,共有九位,喻正昕的登场正好就是十位。
出生于1979年末的喻正昕是何许人?为何中持股份没有从老创业团队中选择总经理人选而是选择了一名少帅?一个完全在自有体系里成长起来的总经理是否代表了中持股份未来的用人导向?中持股份将走向何方?这是否是环境产业里第一代民企进入职业经理人时代的又一典型事件?
01 中持系统内成长的总经理
喻正昕,生于山东,祖籍江苏淮安;计算机本科,环境工程硕士。
2003年5月至2008年3月,任北京建工金源环保发展有限公司运营事业部经理;2008年4月至2010年1月,任中持环保生产管理部经理;2010年1月任沧州中持总经理,后期任京津冀中心总经理,2016年2月开始任中持股份副总经理,管理中持京津冀地区全部事业,2021年12月31日起任总经理。
从这份简单的履历可以看出,从建工金源到中持,喻正昕的职业生涯与中持创业团队密不可分。根据绿谷工作室的调研与采访,喻正昕在环保行业工作的18年,给中持几位主要的创业者都做过助手,他完全是在中持体系内成长起来的一名环保专业人才和职业经理人。
早在金源时代,喻正昕就逐步参与到重大项目中。
2004年,建工金源以TOT方式收购江苏省昆山市北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它与昆山市联合水质净化有限公司共同斥资8000万元人民币,合资成立了新的项目公司,在30年里共同经营管理这个污水处理厂。同时,还以BOT方式建设花桥镇污水厂和吴淞江开发区污水厂。
昆山项目对于当时的金源体系非常重要,金源专门以陈德明(曾任建工修复董事长)、高艳丽(建工修复总经理)为核心组建了管理团队,喻正昕负责技术和运营,从专业角度协助他们。他组成一个三人小组,负责项目调试、运营工作,持续七个多月时间,完成调试,稳定接收当地团队,帮助公司站稳了脚跟。
昆山北区污水处理厂是5万吨的日处理规模(现在已经是20万吨),做调试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水量不足,只有几千吨水。而且是四季度开始调试,那年冬天还挺冷,昆山都下了雪,水量少、温度低给生化培养等各方面都带来了难度。为了尽快转商运,喻正昕春节都没回家,最终实现了调试成功,并逐步建立起稳定的运营系统。
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以北区项目为基础,昆山金源走出了三十多个优秀的运营骨干,管理着业界多个污水处理厂。
在昆山,喻正昕掌握了污水处理实务,中持时代,喻正昕继续涉足江浙市场【相关链接:十四年变迁,一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正在消逝】,逐步掌握了项目的基本管理和团队搭建。
转战河北市场后,喻正昕和中持创业团队一起建立河北区域公司,逐步发展成为中持京津冀中心,不仅投资、收入、员工人数都是最多的,也是中持业务创新的基地:水生态、管网、技术装备、技术产品等。
河北堪称中持创业的根据地,经营到现在,十年增长30倍。京津冀中心每年有七亿营收,一亿利润,单纯运营项目有二十来个,一半工业项目,一半市政项目,另外还有水环境治理项目,包括管网业务。
由喻正昕的工作经历可以看出,他传承了中持核心创业团队的价值观,又根据自己的际遇有创新与发挥。
2021年10月,中持股份年度工作会议上,时任总经理朱向东提出了新发展阶段“两新三化”的口号,即“新凝聚、新开放”,“社会化、专业化、年轻化”。喻正昕接任总经理正是中持股份推动高管团队年轻化的一个表现。
“中持有许多成熟的老同志,为什么不是其他人,而是更为年轻的喻正昕来担任总经理职务?就是因为他是最合适的。”中持股份董事长许国栋说。而且这是早有准备,并非仓促上马,只不过朱向东的职务变化加速了这一进程。
环境产业第一代创业企业家不管什么出身,有一个共同特点是野蛮生长,胆大敢闯,各种杀伐决断,换句话说是搏命搏出来的。接棒的新一代则透出一股理性、职业的范儿,这在喻正昕和其他泛80后少帅们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时代变了,少帅登场,更注重专业和实效,各有自己的一套流程和方法。
喻正昕在工作中勇于担当,但性格温文尔雅,气质文质彬彬。“喻正昕在河北的耕耘体现出他有很强的驾驭能力。他在作为一方诸侯时,在取得很大成绩时,为人处事依然平易近人。”喻正昕在河北市场的的继任者,中持股份副总经理兼京津冀中心总经理高志永说。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两代不同的企业家,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需要。
02 三项能力:
战略制定与落地、客户端能力、组织建设
我们试图从行业的角度理解中持所面临的状况,中持未来确实需要一位能够应对全新挑战、更年轻和更投入的总经理。
从昆山项目开始,喻正昕就开始在江浙一带闯荡,不久后又做了无锡的海力士废水处理项目。他从一个项目扑向另一个项目,工作任务艰巨,有的堪称“急难险重”。
从个人的职业生涯来看,正是从昆山开始,喻正昕选定了运营业务作为自己阶段性的发展主线。从这个项目起步,他开始独立负责运营工作,对污水处理运营业务有了真正的认知,同时,他对南方环保市场有了充分了解,对南北方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南北方经济的不同阶段有了充分认识。
2010年下半年,因为沧州河间项目入手,在投身环保行业七年后,喻正昕被中持派驻河北,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新阶段。
当时中持成立刚两年,战略是“中资产、重服务、区域经营”,服务业就要有粘性,得和客户在一起。以区域公司所在地为核心,业务半径外延一两百公里,客户叫你,你开车两小时能赶到,解决问题,并当面交流反馈,这叫服务业;如果给你打电话,两天以后才能到,从响应度上来讲就是很大的问题,所以要建区域公司。
喻正昕到沧州工作一段时间后,又看到周边有不错的项目机会,公司就决定在河北成立了大的区域公司。原本是三年任期,这一干就是十余年。他从单点项目的管理,转化成了负责一个完整公司的经营管理。
那时候正是“十一五”末期,喻正昕趁着行业大势,带领团队,不断扩大业务,取得了骄人业绩,练就了三项本领:战略制定与落地、客户端能力和组织建设,涉及到组织经营策略、能力建设、客户认知、业务模式等等方面。
喻正昕从项目管理变成全过程参与公司战略的制定与落实。河北区域公司的进步和成长,很大程度取决于战略落地,喻正昕很好地执行了中持在初期不同阶段的战略,除了“中资产、重服务、区域经营”,政策变化之下的“稳增长、慎投资、健康经营、创新发展”,还有“能力建在客户端”等。
客户端能力方面,喻正昕本身性格就比较温文、细致,擅长处理客户相关的综合事务,而且在项目调研方面不辞辛苦,经常来回出差奔波,足迹踏遍了燕赵大地。同时他对项目把关精细,保证了项目质量。
他还延展了河北区域公司的客户端能力,把原来相对条块化的管理模式——“常规开拓某个市场,拿来项目给技术,设计完了交给工程,工程干完给运营”,变成“人单合一”的小的经营单元,结合当地资产项目、运营项目、技术服务,自成一体,直接就在客户端的一个区域作为经营的发力点。相当长的时段内,这对河北市场业务的获得都有巨大帮助。
组织建设方面,喻正昕带领区域公司从最初的技术及管理人员总共十来个人,发展到100多人,加上运营厂大概600多人。原先他更多是靠悟性和参照中持内部经验,去设定组织架构。后来,通过学习也逐步探索用系统的方法去做组织设置,结合外部市场环境和公司对于业务发展的战略要求,实践人单合一,小组织、自激励的方式。
经营河北的十多年,喻正昕实现了个人能力和认知的又一次飞跃:从“没有市场意识,单纯从运营角度干好一个又一个项目”,到“拿项目,为整个业绩负责,建组织,为长远负责”。在河北的成功经营体现了喻正昕的全局驾驭能力,同时他推动组织不断进步,培养出的一批年轻骨干也走上了重要工作岗位,并支援南方、支援总部等。
2014年之后,河北区域公司升级为中持京津冀中心,喻正昕他们除了深耕河北,业务领域还逐步辐射到了山东市场。
03 喻正昕访谈:
中持正在建立新的业务枢纽
绿:河北区域公司经营如此出色的原因是什么?
喻:我觉得和地理位置以及市场发展的阶段有关系。河北是北京的护城河,因此在生态治理方面也很讲政治,有着极大的刚性需求,我们当时设立区域公司,就是为了把“技术、人才、资金”嫁接到客户面前。河北离北京总部近,“十一五”末期,区域公司发展初期,也是得到了公司资源的强力支持,我们在那个阶段,获得了一些轻资产的运营项目,为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在上市前,资金也不是很多,我们就花小钱办大事儿,抓住机会做了几个ROT项目,依靠自己的技术能力啃了硬骨头,尤其是在工业园区,获得业务同时,也得到了客户认可和行业口碑。上市后,有了一些资金,我们依然聚焦在核心业务,借助提标、扩容的机会把好的运营项目,转化为优质资产,同时建设并发展了自己的工程实施能力。
后期在投资业务受到政策和外部融资环境影响的时候,我们又聚焦水环境和黑臭水体治理,发展了水生态业务,提供技术及工程解决方案,呈现了不少深受客户称道的作品,丰富了业务形式。
河北这一块,从整个业务收入组成上来讲,相对比较健康,运营业务打下了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我们现在的项目毛利,中间有一半是运营业务产生的利润,剩下是工程类带来的业务利润。
我们还有一个比较成功的区域市场是河南。河南河北市场都是我们主动选择的结果。河北区域公司创业初期主要是一些地方性公司在竞争,中持的治理理念、资金、专业人才,以及系统经营的思路和技术的逻辑,当地都是需要的。
另外就是我们确实比较好地执行、落实了公司战略,著名的杨三角理论是说,持续的成功=战略×组织能力。公司好的战略保障了我们方向正确和竞争策略得当,我感觉河北团队责任心强,执行力好,也一直希望打造一个群智涌现的组织,这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推动我们的业务持续进阶。
绿:你对当前环保行业怎么看?
喻:前段时间,中持管理团队在南京开会,大家的共识是,行业只是到了“中局”,远没到“终局”。单纯看市政污水处理厂,好像增量需求不多,但是我们的环保行业还是非常粗放型的行业,精细化管理,运营稳定性等方面,跟很多成熟行业相比,有挺大差距,有挺长的路要走。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工业领域,差距就更大了。在环境督查当中发现的问题,百分之六七十都是聚焦在工业园区里面。工业园区变成地方的经济发动机,但是很多污染也都聚集到一块了,有处理难度,有上下游的博弈,管理机制上也还不太顺。政府其实也提出了很高要求,需要环保企业去提供相应的服务。
其他方面,如河道、管网、有机固废,都是刚刚起步。之前许总就提到我们进入了环境大建设的阶段,现在我们的认识清晰了很多。国家不仅在做长江大保护,去年10月也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因此作为环保人,行业发展面对这样的机遇时,还是激动不已的。另外,我们看行业也不能脱离经济发展的状况。前两个月,我去昆山,故地重游,我做调试的那个污水处理厂,当时水量不足,十五年来不断扩建,现在已然是20万吨的项目。
对比之下,河北任丘污水处理厂,中持2010年去的时候,进水量大约是2万多吨,还不稳定,现在也到了5万吨,快满负荷了,水量十年翻了一番,但是昆山十五年翻了好几番——而且新建了好几个污水处理厂。从水量变化上能看到一个城市的发展,这就是中国经济现状。南北方的发展状况、发展前景依然有很大不同,环保行业,还是要区分不同地区。
绿:中持面临怎样的局势?朱总离任会有什么影响?
喻:时代的脚步没有人能够阻止,包括环境大建设,包括环境需求的升级,包括央企、国企的进入,中持对于这样的态势一直是积极、正面反馈。引入三峡集团,投身长江大保护,充分拥抱央企、国企,就是基于这样的认知。
长江环保集团已经定增为中持第一大股东,通过过去一年双方的交流,铺垫、磨合,以及经营上的合作,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并且已经完成了实质对接。
长江环保集团对中持团队和朱总本人也是高度认可。在环境领域,长江大保护是一个空前的伟大事业,需要更多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投身于此,朱总的履新和我们与长江的合作,其实都是同样的目的,只是方式略有不同。我们认为,这对双方以后的合作会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中持内部也是一直在做人才培养,希望能形成好的梯队,因为新老交替是公司经营中的必然过程;同时我们创业团队也一直比较稳定,因此更换总经理并不会很仓促或给经营带来很大影响。
一句话就是,当前中持面临的是一个机遇期、窗口期,也是转折期。
绿:中持未来的发展方向会是怎样的?
喻:公司制定战略,“战”是选择在什么地方竞争,“略”是确定用什么样的策略,对于中持的情况来看,长江大保护、黄河大保护毋庸置疑会是我们的战场,我们还是会致力于技术领军,不断去强化我们的技术能力,打造我们的技术产品,作为我们近阶段的核心追求。
长江大保护我们在过去一个阶段已经有了布局,长三角公司辐射浙江、江苏和上海,安徽公司辐射江西,湖北公司辐射湖南,团队已经到位,陆续开始策划、推动有代表性的项目,我们很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有示范性的业务落地。
黄河大保护,我们原有的区域也会继续发力,京津冀中心已经开始向山东延展,河南分公司和西北分公司,已经开始在研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及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也会陆续着手系统、深入的调研,为进一步的发展寻找机会,积蓄力量。
为了不断强化我们的技术能力去支撑社会发展及环境升级所带来的新需求,我们成立了工程技术中心,主要方向是以概念厂为代表的市政污水业务、有机固废业务、工业及工业园区业务、管网及溢流污染业务、环境调查及管理业务,我们希望通过工程技术中心,持续梳理、总结、归纳、输出我们的技术经验,并不断链接好的行业资源和专家,引领、支撑我们的业务发展,为三峡,为我们更多的合作伙伴提供好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是我们中持的发展之道。
结语
中持股份在新形势下选择了一位比较年轻的总经理,体现出重视专业团队、专业能力的价值取向,喻正昕自身素质也很全面,而且他了解公司文化,熟悉公司的运作方式,看起来是一次良性的企业传承。
但是这样一个完全在中持团队内培养产生的总经理,他的宏观视野是否会受到限制?许国栋本人也曾说过,“优秀的人经常是多个单位培养出来的”。即使企业选择了一个内部接班人,也必须继续向外部世界学习。对中持股份的新当家,我们的期许和质疑并存,一切有待时间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