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环境产业将继续迎来蓬勃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国家着力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面对新的发展时期, 北控水务集团高级副总裁于立国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在两山理论和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污水处理行业将从原来的污染防治,到更多体现生态产品价值以及对于环境资源的贡献。
“十四五”期间会迅速提升水循环综合利用比例
过去20年,中国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于立国回顾道,在北控水务刚进入水治理行业时,中国城市水处理规模只有百分之十几,绝大多数城市都没有水处理设施,截至2019年,已经达到了95%以上。“经过20年,我们实现了水处理设施的从无到有,‘十四五’将开启我国水环境治理的第二阶段。”于立国说。
未来几年,污水资源化预期将给污水治理行业带来更多新的增长点。所谓污水资源化利用是指污水经无害化处理达到特定水质标准,作为再生水替代常规水资源,用于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农业灌溉等,以及从污水中提取其他资源和能源,用以优化供水结构、缓解供需矛盾和减少水污染、保障水生态安全。
于立国表示,我国污水资源化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充分,利用水平不高,按照现在统计数字看,大约只有15%不到的水资源实现了循环利用。所以“十四五”期间水环境治理目标之一,便是迅速提升水循环综合利用比例。
作为专注于水资源循环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旗舰企业,北控水务聚焦水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积极创新,不断研发和改进技术,持续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过去10年间,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技术储备,也有成功项目。例如太原市的再生水综合循环利用工程,以及新加坡樟宜Ⅱ新生水项目。这些项目表明,北控水务具备了能够把污水直接处理成饮用水的技术。”于立国说。
同时,于立国指出,为实现污水资源化的大规模推广和多赢局面,必须考虑其经济可行性。对此,他表示希望可以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政企协调等方式助推问题的解决。
于立国指出,对于污水处理企业来说,一方面可以依托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从单体治理向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复合性业务转型,通过生态补水来助力水环境综合治理,实现业务协同和生态协同;另一方面生态补水纳入水资源管理,又可能帮助企业进一步增加收入,实现经济协同和资源协同。
国际化是北控水务必由之路
环境产业的升级既是经济发展的外在需求,也是环境产业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产业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于立国认为,对于北控水务这样的中国企业,如果想要继续提升影响力,规模上的扩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领先行业的技术能力,才能在竞争中真正胜出。“我们每年持续增加技术研发投入,去年集团变革技术体系,成立了北控水务研究院,加大研发行业领先技术。”
在于立国看来,北控水务参与全球竞争已是必然之势,除了科技上的领先,一个完备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将决定公司前景。
据悉,早在2008年重组上市时,北控水务就形成了高效的混合所有制治理结构,收购中科成以后,北控水务在管理方式上按照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行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使得北控水务既可以充分发挥中科成管理层丰富的水务管理经验和领先的技术优势,又可以依靠大股东北控集团的国有企业背景,为北控水务未来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和组织基础。2008年北控水务香港上市,发展之初只有13座污水处理厂,资产规模不足50亿港币,截至2019年12月31日,污水处理厂超过1200座,资产达到1511.6亿港币。
“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团队和员工都感受到了组织的活力,为这样的组织工作和服务,我们乐在其中。”于立国说。
于立国坦承,北控水务目前已经有了足够的经验和能力,为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提供水治理技术和服务。
在碳中和与乡村振兴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
“3060”双碳目标的设立正有力倒逼全社会实践节能减排,作为多年深耕在环境产业一线的北控水务,对自身能源消耗的要求是极致。
“我们一直在积极实践是否能够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形式,让污水处理厂真正实现所谓的‘零排放’,进而最终实现没有外部的能源输入。”于立国表示。
早在几年前,北控水务就开始尝试污水处理厂光伏发电。污水处理厂通常有较大的占地面积,且通常是平面布置,满足光伏发电的条件。据介绍,北控水务已经有部分项目能够做到用光伏发电满足厂区40%的用电。
据悉,北控水务未来或将考虑将污泥通过技术制造沼气发电,再重新供给污水处理厂,实现循环利用。于立国称,北控水务正研究有效参与碳交易中。
“北控水务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我们希望到村镇,把污水进行处理,把环境治理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和推进,广阔农村的污水处理问题摆在了眼前。
于立国表示,村镇的污水处理仍是一个较为空白的蓝海市场。目前村镇污水处理的商业模式、收费标准、付费方法等仍然没有很好的定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后很容易遭到废弃。同时,村镇人口相较城市人口少很多,其技术路线、设备设施都需要反复的调研、推敲和试错。
于立国称,北控水务在未来的五年中,将高度重视村镇污水处理市场和业务。
通过产教融合助力解决行业人才缺口
随着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张,行业技术创新力要求也不断提高,北控水务在市场竞争中发现,行业人才的供给有着非常大的缺口。“随着水处理行业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我们意识到有两个问题不能回避,一个是技术,另一个就是人才”。
人才供应赶不上行业成长的速度,怎么办?北控水务找到一条路子,与高校联合培养。如今,一些高校已经设立了北控水务学院,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水务人才,培养过程中,北控水务将企业中的专家、学者输送到校内做课外讲师,将水厂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与专家、高校教师一起开发课程教材。据于立国透露,2021年,北控水务与高校联合编制的十余本水务课程教材预计编写完毕。
与此同时,北控水务发现,高校在技术研发投入上极高,其科研成果转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必须在企业与高校间建起一座桥梁。在此背景下,北控水务于2016年发起成立了中国生态环境产教联盟,多个高校,和200余家企业在联盟中有效交流,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通过产教融合,北控水务希望能推动整个行业的人才和技术的持续进步,真正为‘十四五’期间,我们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于立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