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在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以下简称中国水协)、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下,由中国水协海绵城市建设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协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北京科技咨询中心、北京排水协会主办,北京工程师学会和中关村绿智海绵城市生态家园产业联盟承办、北京市昌平区科学技术协会支持的“海绵城市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及体系建设研讨会”在泰宁海绵产业创新园成功召开。活动采取线下主会场+线上同步直播方式进行,来自协会、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近30余位专家莅临会场,线上在线观看人数达1300余人。
会议现场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海绵城市建设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生态市政院院长王家卓主持本次会议,并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王院讲到,“十四五”期间海绵城市建设任重道远,其中人才是推进海绵城市可持续建设的重要基石。海绵委自2020年1月成立以来,携手中关村绿智海绵城市生态家园产业联盟一直在积极筹备、组织行业人才教育和培训工作,今天我们共聚一堂,希望在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人才培养机制及体系建设的思路,为“十四五”期间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力量支撑。
领导致辞
中国水协副秘书长谢映霞致辞中讲到,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今海绵城市建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人才面临很大挑战,这充分表明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这个会是很好的开端,希望通过今天的研讨能够为今后海绵城市建设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在机制及体系建设方面能够凝聚大家的共识,为行业发展奠定好的基础。
中国水协副秘书长谢映霞发表致辞
北京科技咨询中心副主任张海新致辞中讲到,沙龙是汇聚各行各业优质人才的纽带,是工程师们展示的平台,是推动不同工程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人才成长。希望借于今天的活动,从海绵城市这样一个相对新兴的赋予社会生态和安全价值的领域来探讨人才培养的模式,成长的路径及人才评价体系的建设。
北京科技咨询中心副主任张海新发表致辞
专题报告
专题报告环节,王家卓秘书长、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总师张书函、北京建筑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俊奇教授分别就“十四五期间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些思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发展与人才培养战略”、“学科交叉、协同创新,培养高质量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为专题进行了分享,多维度阐述了海绵城市人才培养在学科交叉融合、知识素质要求以及学校教育实践和产业实践需求方面发表了真知灼见。
中国水协海绵城市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家卓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张书函技术总师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李俊奇
研讨对话
研讨环节,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秘书长谢映霞、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孟庆义、中国水协教育专委会秘书长时文歆、北京建筑大学教授李俊奇、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左德鹏、昌平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李雪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白伟岚、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郑克白、北京市排水协会副秘书长翟晨、北京住总集团建筑设计研究院设备主任肖秀丽、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绿色建筑研究院总工张庆国、华设集团深圳分院院长张莉、中关村海绵城市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彭志刚等围绕面向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现状、趋势及对策进行了充分研讨交流,从不同角度就创新人才建设、培养机制、认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有理论支撑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的建议。
研讨环节
揭牌仪式
活动期间,在所有与会嘉宾的见证下,北京建筑大学与北京泰宁科创雨水利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就产学研协同发展达成合作共识并进行揭牌仪式,校企合作在海绵城市领域拉开帷幕,后续双方将围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及产业化方面紧密合作。
揭牌仪式
会议总结
中关村绿智海绵城市生态家园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国水协海绵委副主任委员、北京泰宁科创雨水利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晓军与中国水协海绵委副主任委员、北京建筑大学教授李俊奇总结发言,双方表示将充分发挥海绵委与高校和联盟平台的纽带与桥梁作用,链接企业与高校的供需对接,在人才培养、项目实践及国际交流等方面做好支撑,同时积极做好产学研的协同落地和行业推动,为海绵城市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贡献力量。
北京泰宁科创雨水利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晓军
北京建筑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俊奇教授
最后王家卓秘书长讲到, “十三五”期间,全国各地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不同程度的缓解了内涝,城市水生态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黑臭水体基本得到消除。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然而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专业人才短板的隐忧。本次活动邀请到行业协会、高校机构及科研院所和企事业知名企业、专家学者进行研讨交流,就海绵城市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达成了初步共识,为后续开展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