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上午,白石港(湘江入口-学林路)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厂区通水仪式顺利举行。作为白石港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一环,白石港水质净化中心二期顺利通水,将进一步改善湘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助力株洲市打赢“碧水攻坚战”。副市长谭可敏出席并宣布通水。
10月30日上午,白石港(湘江入口-学林路)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厂区通水仪式顺利举行。
400天奋战,交付10万吨新增产能
白石港(湘江入口-学林路)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是中央环保督查、长江委督办督查重点项目,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整改项目,省、市重点督办项目。去年9月正式开工以来,株洲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经过400天的奋战后,建成日处理能力10万吨/天的白石港水质净化中心二期,并提前1个月实现厂区通水。
目前,项目已实施长达12279米管网建设,覆盖株洲经开区、荷塘区、石峰区范围,涉及征地借地面积约150亩,破占道面积约20亩。厂区通水为白石港流域范围内的职教城、桂花、金盆岭、田心等居民聚集区的生活污水规范处理建立了直通车。白石港水质净化中心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8万吨/天,服务范围面积扩大到63平方公里,可实现服务人口42万人。
▲ 白石港水质净化中心二期顺利通水,将进一步改善湘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陈彦圻 摄)
300台工艺关键设备,构建出水水质最高标准
白石港水质净化中心二期出水水质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GB 18919-2002)的一级A标准,全面通水运行后,预计年削减COD(化学需氧量)、BOD₅(5日生物需氧量)、SS(悬浮物)等污染物将分别达到7117.5吨、4380吨、6205吨。为有效改善白石港流域水环境、提升株洲市宜居水平作出重要贡献。
为确保出水水质,项目采用了先进的磁混凝沉淀技术。该技术通过在常规混凝工艺中投加磁粉,来进行污染物混凝分离,能够更加高效地去除有机物、重金属、磷、细菌,病毒等污染物,效果优于传统工艺。
此外,为节约用地,厂区采用一体化布置,将AAO生物池与二沉池合建,形成一体化处理构筑物,滤布滤池和磁混凝高效沉淀池合建,形成深度处理组合池。
10亿元投资,打造水清岸绿新生态
据了解,白石港(湘江入口-学林路)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总投资10亿元,是株洲市投资最大、子项最多、工程最复杂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采用DBFOT模式(即: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移交)运作。
除白石港污水处理厂扩建及配套管网工程外,项目还包括:内源治理工程、生态构建工程,白石港泵站工程等。仅内源治理的清淤工程量就达106600立方米。预计到11月30日,将全面完成2020年项目建设任务。
项目制定和实施了全方位、个性化的方案,通过实施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建立了涵盖污水处理厂、配套截污管网、流域水生态的一体化修复体系,综合解决河道面临的水质、景观、防洪排涝等问题,着力优化水生生物的多样性,重构健康水系,形成多层次良性循环的水生态自净系统并构建食物链,保障株洲生态环境与水体水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5年,白石港将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水质,“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尽收眼底,成为人民满意的“幸福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