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双重刺激下,2015年到2017年,水环境治理项目大量涌现,众多企业纷纷涌入水环境治理市场。如今,经过了三~五年的建设期,水环境治理项目陆续进入运营期,而“依效付费”成为主要的考核机制。未来企业将更多依靠运营维护来获取利润,运维绩效考核是水环境治理项目成败的关键,必须加强项目的运维管理,实现项目经营目标。
高效运营管理是环保类项目的兵家必争之地
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相继出台,从2015年到2017年间,市场上涌现了一大批水环境治理项目,且主要为PPP模式。这些项目中标后陆续进入建设期,2年多过去,第一阶段开始实施的水环境治理项目即将进入运营期。当初,水环境治理项目大量呈现时,诸多环保企业、有实力的国企央企都积极进入市场,可谓是中标为王,运维管理工作在最初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但是,诸多事实证明,水环境治理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运营。很多河道治理后由于运维管理跟不上,水质反复恶化;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尽管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但是根本运营不起来,导致设施“晒太阳”。比如江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中建设的195个污水处理设施有146个闲置,真正运行的不到10%;信阳市已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00套,其中有32套不能正常运行,处于闲置状态。所以,水环境治理,特别是农村水环境治理,应该遵循一切以运维为中心,以能持续有效在农村运维为中心。
运营维护服务才是真正考验企业的实力的时候,未来企业更多是靠运营维护来获取利润。在“依效付费”成为水环境治理项目的常态化操作的大背景下,运维绩效考核成为运维阶段工作的重点。以某项目为例,政府每月进行一次运营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项目可用性服务费的20%和全部运营服务费的支付依据。在100分满分的情况下,月考核得分只有大于90分,月度运营服务费支付比例才达到100%支付。所以,高效的运营管理成为水环境治理项目的兵家必争之地。本文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分享在运维管理方面的一些思考与体会。
设计阶段工作规划要点
设计质量和未来的运营管理息息相关,在项目启动时,就应该全局把握。以笔者所在项目为例,团队在进驻后,在项目公司总经理的带领下,对现场积极踏勘,和设计院充分沟通讨论,确定围绕“设计引领、片区统筹、织网成片、选点推进、集团作战、保证履约”的工作思路推进项目开展。简短的24个字,内涵丰富。其中“设计引领、片区统筹、织网成片”体现了在项目规划起始阶段,就充分考虑了未来与运营的紧密结合。
1、设计引领保达标
设计工作对项目的引领作用除了项目建设期外,还表现在项目的运维阶段。在设计工作开始阶段,就应该对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的运营可达性进行论证,也就是要站在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开展设计。
在项目设计进场后,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对区域水质水量的分析,区域污水处理模式的调查等。经过调查发现,项目所在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多为“单村建站”,规模很小,且部分污水处理站已经处于实际上的“晒太阳”状态。项目公司针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单村建站”、“联村建站”、“沿河建站”建设模式,引入了全生命周期的评价模式,并把运维可达性作为其中一个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最后选择“联村建站”的模式开展污水处理站设计。联村建站,充分利用了污水处理站的规模效应,切实提高未来运维目标的可达性,确保运维目标的实现。该模式从最初的各方争论,到后续取得多方认同的转变,也充分体现了设计引领作用。
2、片区统筹促衔接
笔者所在项目含有五个子项,分别为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第一批、第二批)、城南水网工程、港沟河治理工程。实际上,五个子项就是“外源截污、内源清淤、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修复”的技术体现,其中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实现“外源截污、内源清淤”,城南水网工程、港沟河治理工程实现“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修复”。由片区统筹各个子项的设计工作,有利于子项与子项的衔接,发挥完整功能。
3、织网成片补短板
所谓“织网成片”,是基于整体把握片区项目的情况下,以逐步完善项目片区的管网体系为重点工作。“织网成片”的出发点是基于对政策的解读,也是运维工作的提前布局。根据现阶段政策,污水处理站的建设投资全部由社会资本出资,且有严格的达标考核;而截污管线的建设有30%的政府资金补贴,且在未来运维考核中没有硬性指标考核。根据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晒太阳”原因分析,主要是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污水收水量不足导致不能持续运营,项目也存在该风险,解决的关键在于完善管网。基于上述分析,片区提出“织网成片”的思路,建设“管网大体系”,建设集中的污水处理站。
图3 水环境治理效果图
具体做法是,在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将片区“管网大体系”主干管建立完毕,并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中,进一步完善该体系,后又通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第二批)将污水收集管网更进一步深入村庄,加强对污水的有效收集。根据目前区域的整体规划,下一步就是各乡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村入户的支管系统也将逐步建设,最终汇入项目所建设的主干管线之中,减少了未来项目所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因为水量不足产生的风险。因此,“织网成片”有效降低了未来运维风险,弥补了水量可能不足的短板。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未来运维的重要支撑,在此阶段运维管理也应该加以重视,自始至终关注施工质量,有利于未来运维工作的统一部署。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主要为排污口的调查和接驳、功能性试验严格按照规范开展,并根据施工过程信息建立运营管理的重点难点台账。
1、排污口溯源反复查
众所周知,河道沟渠受污染的主要原因为工业企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违法排放进入河道沟渠所致。通过近期的环保督察对排污口的严格督察可以看出,排污口的治理是水环境治理的关键一环。所以针对河道沟渠的排污口进行追踪溯源,建立排污口台账手册尤为重要。
图4 典型排污口
项目在不同季节开展了排污口大调查,并建立了排污口台账;在施工阶段,根据排污口台账逐条沟渠进行调查,要求将排污口接入污水管线;在截污管线验收前,运维部、设计部、工程部都仔细根据台账开展检查工作,以防排污口遗漏。只有详细掌握排污口的分布情况,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加强管理。
2、功能性试验严规范
在水环境治理项目中,功能性试验涉及的结构部位主要包括截污管线、检查井、提升泵站、污水处理站等。严格按照规范开展管道水压试验、闭水试验、水池满水试验、设备单机试车、联动试车等,做好各个环节质量把控,确保功能有效实现。
3、运营重难点建台账
运维工作应该从设计阶段开始介入,针对施工图的情况,提出有利于运维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现场施工环境条件,逐步建立项目运维管理台账,针对项目运维过程可能的重点难点进行统计。
水环境治理项目运维管理的重点是污水处理站达标运维,这也是风险点所在。另外,针对河道上游来水、区域的重点排污企业、倒虹井、沉泥井、截流井、支流汇入处、提升泵站等设置重要监测点,实时监控重要监测点的数据情况,做好应急预案。经过一定时间运营后,重难点台账逐步完善且相应的应急预案也会更完备,当然若能提前对可能的点采取相应措施,则可以有效规避风险。
运维阶段管理工作要点
1、专业委托帮传带识人才
目前水环境治理项目的运维管理模式主要为委托第三方运营和自主运营。按照现阶段的态势来看,绩效考核俨然是悬在水环境治理项目运维管理头上的一把利刃,稍有不慎,头破血流。所以,建议水环境治理项目运维管理工作要紧紧掌握主动权。鉴于项目的自有人员专业结构主要偏向项目建设阶段,运维专业人员较少,在运维工作前期,可将主要专业工作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开展,同步加大对自有项目管理人员的项目运维培训,遴选出公司自有运维管理专业人才,逐步过渡到全部由公司自有管理人员负责项目运维管理工作,充分掌握运维态势,切实做到项目运维效益的持续增加。
2、区域用工差异化降成本
运营成本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劳务用工成本。在运维工作启动前,可以充分调查不同区域的劳务用工成本,比较各个区域的用工成本差异,合理合法的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劳务队伍。一方面,可采取跨区域引进劳务队伍,充实运维力量,完善劳务用工力量储备;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公司内部劳务管理办法,大力加强对劳务队伍的培训,争取培养一支熟练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专门运维劳务队伍;另外,建议在运维阶段对各个劳作环节进行数据统计,总结劳动规律,合理建立弹性用工制度,降低运维成本。
3、政府沟通常态化增效益
作为项目管理人员,应充分和政府部门保持有效沟通和对接,对上位的相关信息进行学习,甄别出有利于相关管理的信息,推动项目有序开展。比如,可以充分利用“河长制”政策,在前期政府主导编制“一河一策”时,积极介入,熟悉河长制工作职责和机制,做好项目运维工作与地区河长制的无缝结合;再比如,在未来运维考核中,环保局、水务局负责对水质进行监测评估和监督考核,并参与运维服务费的审核,若是能与水务局、环保局建立常态化沟通,熟悉运维考核的流程和标准做法,则可提高运维管理的效率。
4、运维核算常纠偏省费用
提质增效的措施不一定要大刀阔斧,更多在于平时工作中的精益化管理。在项目运维阶段,严格以《绩效考核办法》的要求为目标,围绕项目的运维内容,及时做好运维成本数据统计台账,至少每周做好数据分析,核算项目运维成本支出分布情况。然后针对关键工序,制定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运维机制,通过综合巡查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精细改进,全员参与运维成本动态管理,增强成本节约意识及控制能力。比如,在污水处理站运维管理中,经过数据分析,电耗费用占据运维成本较大部分,则可考虑引进精确曝气,避免过量曝气产生的成本增加;再比如,根据动态管理,动态监测水质情况,在水质目标可达的情况下,某些设备可采取间歇性运行以降低成本。
5、宣传管理全覆盖提质效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提出“至少90%的老百姓满意才能认定达到整治目标”。因此,公众满意度是水环境治理项目绩效考核指标之一。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群众缺乏“保护河道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认为那是政府的事,导致河道沟渠垃圾随意堆放,污水横流不止,河道恶臭散发,直接影响群众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所以宣传工作在运维阶段需要发挥积极的效应,推动运维工作开展。
水环境治理的宣传要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增强老百姓对水环境治理的认知,逐步建立老百姓对项目的信任感。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优先以村民为基础建立宣传队伍,提高村民的配合度,有助于运维工作的有序、持久、有效的开展。宣传形式可以采用口头宣传、公示栏公示、宣传册讲解、横幅、展板等,使村民从更多渠道了解水环境治理项目的相关资讯,逐步使得项目所在区域宣传全覆盖,切实提高项目运维质量、增加项目运维效益。
结论及建议
在“依效付费”的机制下,水环境治理项目要想在运维阶段达到预期效益目标,需要加强运维管理,正所谓“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运维管理工作应该在设计阶段提前介入,从根源保证项目运维质量;在施工期间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功能目标能如期实现;项目进入运维阶段可采取专业委托与自有人才培养相结合,合理降低运维成本,积极与政府沟通,并做好运维测算,加强宣传增强民众环保意识。只有全生命周期的把握项目运维,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实现运维管理工作的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