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影响了经济发展吗?11日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近年来,有关环保影响经济增长的说法颇有市场,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多次公开否认。在1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列举了一组数字:
与2016年相比,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22%,重污染天气减少了40%,北京市PM2.5浓度由2016年的73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的4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由34天下降到了4天,公众的蓝天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赵英民说,大气污染防治还极大地促进了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和绿色发展,去年“2+26”城市GDP达到了14.2万亿元,比2016年增长了17.2%。
“可以说,一方面空气质量大幅改善,一方面经济在继续快速发展,从环境的角度也体现了区域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绩,实现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赵英民说。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摄影/章轲
2017年4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设立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由生态环境部牵头,会同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中科院、气象局等部门和单位,集中优秀科研团队,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成因、重点行业和污染物排放管控技术、居民健康防护等难题开展集中攻坚,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当年,295家科研单位、包括20名院士在内的2903名大气环境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组成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形成多部门协作、中央和地方相结合、多学科交叉的集中攻关模式,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派出了28个“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推动形成了“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边反馈、边完善”的新型科研工作机制。
赵英民介绍,经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科技突破和研究成果,包括弄清了区域大气重污染成因和来源,并且形成了广泛的科学共识;建成了国内最大的空天地综合立体观测网和数据共享平台;建立了区域和城市高时空分辨率的排放清单;建立了“预测预报-会商分析-预警应急-跟踪评估”全过程的重污染天气应对技术体系等。
对于今年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行动与往年相比有什么不同,是否还会要求企业进行错峰生产等问题,赵英民回应称,疫后经济社会复苏,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应该坚定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落实新发展理念,通过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他说,生态环境部将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以减少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污染天气为核心,持续推进重点区域秋冬季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他同时表示,“不搞层层加码”,关键是落实部门、地方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