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是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环境保护最基本的话语权来自于监测。监测数据的科学、准确、及时、可靠关系到整个环境监测甚至环境保护工作的成败。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准确、全面对环境信息进行监控,并对环境质量进行把握、评估以及预测等。环境监测是提高环境质量,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我国加大对于环境问题重视度,国家环境监测机制逐渐完善。从整体来看,由于我国环境监测时间相对较短,尽管近些年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面对不断升级的环境问题,我国必须合理认识自身环境监测方面的发展现状,全面剖析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更好地完成环境管理与规划工作。综上,随着政府和企业将越来越重视环保监测和检测领域,未来环境监测行业比重将保持上升趋势。环境监测行业市场饱和度较低。
环境监测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硬件、软件、检测试剂,中游监测仪器、监测系统,下游仪器维护、设备运营。上游产业基本由外资企业占领,中端市场主要由上市企业如雪迪龙、先河环保、中环装备、聚光科技、天瑞仪器等占据,下游主要为第三方环境服务企业。但从2018年的企业发展、并购等情况来看,行业内的领军企业都在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致力于成为涵盖软件、硬件、集成、运营维护的生态环境监测综合服务商。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环境监测可以分为水质监测、烟气监测、噪声监测、生物监测、辐射监测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是2020年之前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战略详图。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是评价考核各级政府改善环境质量、治理环境污染成效的重要依据。2018年,监测设备的发展,在价格更低、易于维护、运行稳定、适应恶劣环境等基础上,已经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环境监测网络,从省级到地级,逐步到县级覆盖;监测领域,从空气、水向土壤倾斜;同时由较窄领域监测向全方位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监测指标不断增加;监测空间不断扩大,从地面向空中和地下延伸,由单纯的地面环境监测向与遥感环境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从2019年起,生态环境部开启第二轮环保督察,新一轮督察风暴大大刺激环境监测设备以及运维市场的需求,助力环境监测行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环境监测设备一般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复杂性,对企业的研发能力要求极高,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同时,产品研发周期长,环境监测企业必须具有超前行业意识,能够在行业细分板块爆发期来临前完成设备的研发。分散的下游市场和较高的技术壁垒,决定了环境监测行业的竞争格局以多数小型企业为主。在“十三五”期间,中游的监测仪器、监测系统以及下游的运营维护更具有投资价值,国内环境监测企业约200家,大多数为小型企业。小型企业不具备研发能力,只能凭借特定产品或服务实现差异化生存。
现代生态网络体系构建将成为新热点,综合开展地下水监测、海洋监测、农村监测、温室气体监测网络建设;实现全国统一的大气和水环境自动检测数据联网,大气超级站、卫星遥感等特征性监测数据联网,构建统一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持续推进环境遥感与地面生态环境监测已成为生态环境部的工作重点,未来将建立基本覆盖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地面监测站点,加强环境卫星监测及航空遥感监测能力建设,逐步构建天地一体化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据中研普华研究咨询报告《2020-2025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分析
一、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市场分析
2019-2025年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图表:2019-2025年中国环境监测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研究院
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图表:2016-2018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研究院
二、环境监测行业市场饱和度
环境监测是对环境信息的及时、准确、全面的监测,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准确、全面对环境信息进行监控,并对环境质量进行把握、评估以及预测等。环境监测是提高环境质量,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与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和固废处理与资源化三大领域相比,环境监测与检测领域的收入极低,在环保行业中所占地位不高。但是,通过对比2017-2018年环境监测与检测领域的占比情况可以看出,2018年这一比重有升高趋势。近年来,部分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在我国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发展后逐渐显现出来。我国加大对于环境问题重视度,国家环境监测机制逐渐完善。从整体来看,由于我国环境监测时间相对较短,尽管近些年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面对不断升级的环境问题,我国必须合理认识自身环境监测方面的发展现状,全面剖析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更好地完成环境管理与规划工作。综上,随着政府和企业将越来越重视环保监测和检测领域,未来环境监测行业比重将保持上升趋势。环境监测行业市场饱和度较低。
三、影响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规模的因素
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进一步提高了烟尘排放浓度的限制,提出了火电厂烟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为30mg/m3的排放控制标准。随着排放标准的提高,原使用静电除尘技术较多的电力行业,将淘汰更换为袋式除尘系统,或采用"电改袋"的形式将原静电除尘器改为袋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将成为我国火力发电行业烟气除尘的主流技术。环保行业是近年获得政策支持最多的行业之一,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和"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等利好政策的相继出台,2013年四季度环保产业产销规模整体将保持较快增长。2014年,在"调结构、惠民生"的经济导向下,环保行业市场产销规模将保持稳步增长。
《"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提到:到2020年底,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其中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县城不低于85%,其中东部地区力争达到90%;建制镇达到70%,其中中西部地区力争达到50%;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
到2020年底,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到2020年底,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其他城市达到75%;县城力争达到60%;重点镇提高5个百分点,初步实现建制镇污泥统筹集中处理处置。
到2020年底,城市和县城再生水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京津冀地区不低于30%,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20%,其他城市和县城力争达到15%。
"十三五"期间规划新增污水管网12.59万公里,老旧污水管网改造2.77万公里,合流制管网改造2.88万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设施规模5022万立方米/日,提标改造污水处理设施规模4220万立方米/日,新增污泥(以含水80%湿污泥计)无害化处置规模6.01万吨/日,新增再生水利用设施规模1505万立方米/日,新增初期雨水治理设施规模831万立方米/日,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初步形成全国统一、全面覆盖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监管体系。
2、节能减排
近年来,我国环保事业发展亮点频闪。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以及环保制度的创新,使我国环保产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城市环保设备新技术的深入发展,对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以电解铝烟气净化工艺为例,同时具备吸附氟化氢气体和氧化铝粉尘的袋式烟气净化过滤设备,可将吸附氟化氢后的含氟氧化铝返回到铝电解生产工艺中,通过回收氟和氧化铝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到: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7.0亿亩左右,节水灌溉率达到63%;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亿亩,高效节水灌溉率达到31%;大中型灌区和井灌区节水措施全覆盖;缺水地区大型及重点中型灌区达到国家节水型灌区标准要求。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用水量1万m3及以上)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全覆盖;缺水地区的工业园区达到节水型工业园区标准要求。
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新建公共建筑和新建小区节水器具全覆盖;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
3、产业转移
随着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城市环保设备的生产制造向中国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由于我国城市环保设备产业有较强的上下游配套能力、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因此中国成为承接全球城市环保设备生产的主要国家。产业转移为中国城市环保设备制造企业创造了学习先进技术和拓展国际市场的良好机遇。
不利因素
1、"被动应用"影响市场发展
污染治理系统的建设、运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监管执行的力度,下游污染企业从"被动应用"污染治理系统到"主动选择"的意识需要逐步提高。因部分下游用户追求短期效益而购置低效劣质污染治理设备的现象较严重,造成低配置设备的低效运行,挤占了部分优质环境污染治理设备的市场空间。
2、原材料价格波动
钢材作为袋式除尘设备的主要原材料,近年来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不利于行业内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并导致企业利润水平出现一定的波动。
四、市场结构
图表:2018年中国环境监测市场结构占比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研究院
五、市场特点
环境监测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Industry Life Cycle) 。行业的生命周期指行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行业的生命发展周期主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如词条附图所示。行业的生命周期曲线忽略了具体的产品型号、质量、规格等差异,仅仅从整个行业的角度考虑问题。行业生命周期可以从成熟期划为成熟前期和成熟后期。在成熟前期,几乎所有行业都具有类似S形的生长曲线,而在成熟后期则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识别行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的主要指标有:市场增长率、需求增长率、产品品种、竞争者数量、进入壁垒及退出壁垒、技术变革、用户购买行为等。下面分别介绍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
幼稚期
这一时期的产品设计尚未成熟,行业利润率较低,市场增长率较高,需求增长较快,技术变动较大,行业中的用户主要致力于开辟新用户、占领市场,但此时技术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产品、市场、服务等策略上有很大的余地,对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用户特点等方面的信息掌握不多,企业进入壁垒较低。
成长期
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长,技术渐趋定型,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已比较明朗,企业进入壁垒提高,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量增多。
成熟期
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不高,需求增长率不高,技术上已经成熟,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非常清楚和稳定,买方市场形成,行业盈利能力下降,新产品和产品的新用途开发更为困难,行业进入壁垒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