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系统的双百跨越——提质增效是迈向未来第一步

   日期:2020-07-27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徐冰冰     浏览:2458     评论:0    
核心提示:  近期,在傅涛博士带领下,E20研究团队走访调研了北京、上海、天津、珠海、福州等城市的排水公司和污水处理厂,并与行业内知名专家进行了深入座谈沟通。在走访中发现,新时代之...

  近期,在傅涛博士带领下,E20研究团队走访调研了北京、上海、天津、珠海、福州等城市的排水公司和污水处理厂,并与行业内知名专家进行了深入座谈沟通。在走访中发现,新时代之下,随着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对水环境治理提出新的要求,污水处理也从追求点上效果升级为更注重系统化和环境质量,追求人民对水环境改善的感知。因此,以提质增效为背景,行业内在探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未来路径。

  在此背景下,7月17日,E20环境平台举办了“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系列沙龙第一期暨环境技术第十八期沙龙——污水处理的双百跨越”。

image.png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傅涛表示,此次沙龙主题之所以叫“污水处理的双百跨越”,是因为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及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迎接建党100年和建国100年的跨越起点。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污水处理行业既要从规模走向系统,从“点”上效果走向跨流域、跨区域水环境质量提升,又要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之下,未来城市的发展定位。因此,本次沙龙以污水处理的提质增效为切入点,从宏观层面探讨污水处理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E20研究院副院长肖琼首先以“污水处理的双百跨越”为主题作了引导发言,从以下四部分进行了阐述:污水处理的现状、畅想污水处理的未来、生态文明下城市定位、共同探讨的话题。

  肖琼表示,畅想污水处理的未来,前提是从管网、污水厂、污泥“三合一”视角来审视污水处理系统,整体把握污水处理面向未来30年的升级方向,随着系统不断融合,未来还会向前端的河湖、渔业,以及后端的生态农业、能源产业等不断延伸,形成“五合一”甚至更多要素融合的系统。

  同时,肖琼总结道,面向2021年到2049年的双百跨越,提质增效只是污水处理系统迈向未来的第一步,还有第二步、第三步,希望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能以污水提质增效为切入点,共同探讨我国未来30年污水处理系统的定位、方向和路径,描绘未来蓝图,引领升级方向。

  污水处理系统现状

  历经几十年发展,我国污水处理事业形成较大规模,特别是近十年,污水处理能力翻了一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相关统计,截止2020年初,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已达到5500余座,日处理能力超过 2 亿立方米,全国排水管道超过 100 万公里 ,城市污水处理率90%以上。

  然而,现在的污水处理系统尽如人意吗?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需要承认现实,力所能及地往理想方向走。”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对污水处理的现状感慨道,中国的污水处理行业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徘徊地向前走。其中,国外在污水管网上做得很完善,污水的沉降较低。而国内当下主要任务是把管网搞好,把污水都收集起来,提高污水厂进水浓度。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施汉昌表示,我国污水处理厂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建设运营比较粗放,在设计、建设和设备运行管理上存在各种问题,所以未来污水处理的提质增效还有很大空间。

  原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现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顾问总工、技术委员会主任杭世珺提到,提质增效的关键在管网,国外发达国家排水体制也不都是分流制,但是他们的管网建设很精细,能够满足需要。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凯军认为,应该客观地认识我国污水处理系统现状。我国污水处理规模世界第一,很多工艺也遍地开花,但是仍有超过50%的污染物未得到妥善处理,问题在于管网的收集率普遍偏低。由此可见,我国污水污染物的实际处理率还很低,远低于统计数据说的90%以上。

  “如果说会有什么东西几十年后推倒重来的话,管网可能是一个。”王凯军指出了我国地下污水管网的现状。

  原北京市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现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水污染防治装备专业委员会主任杨向平指出,目前我国的环境管理还比较粗放、死板,之前的水环境治理很多工作停留在点上,现在都认识到需要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系统治理,但谈到系统就缺乏配套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如初期雨水、面源污染、合流制污染治理等问题还缺乏系统的治理政策和资金。

  水务企业身处行业一线,他们对污水处理行业有着更“接地气”的认识。

  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东全表示,不能把水环境治理全部寄希望于污水厂,污水厂只是一部分,而污水管网的建设和完善是目前污水处理行业的“牛鼻子”。而且,目前污水厂的业务边界清晰,盈利模式单一,签了BOT合同后期运行利润就是一碗清水,明明白白,让污水厂没了提质增效的积极性。未来需要探索更多的盈利点,如污泥资源化利用等。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春生指出,前20年的时间,我国修建了很多污水处理厂,满足了不断增长的生产生活污水处理需要。但是水环境治理压力依旧很大,管网收集、再生水利用、农村污水处理等还是短板,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能力还不够。

  污水处理争议话题

  关于探讨未来污水处理走向所必须面对的几个争议性话题,现场专家和企业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些话题不一定有定性的观点,但为行业思考未来出路提供了启示。

  话题一:合流还是分流?

  实行雨污合流还是雨污分流?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最近一段时间,行业内很多专家对此提出自己的观点,此次沙龙也谈到这个话题。“在我国,一些地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存在严重误区,片面认为分流制就是好的,合流制就是不好的,曾经出现‘一刀切’现象。”

  相关阅读

  对标国外,国内溢流污染控制现状问题及思路

  王凯军:我国合流制溢流污染的现状和解决途径的思路

  王家卓:东京的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有时候,就要坚持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技术研究与实践

  王家卓:合流制并不落后,如何做好溢流污染控制

  王洪臣表示,合流制和分流制没有好坏之分,适合国情的才是最好的,目前在现实的基础上优化合流制是比较好的选择。

  杭世珺表示,国内目前的排水现状可以说是“混流制”,错接混接问题比较严重。但无论是合流制还是分流制,前提和关键是能够让水循环起来。

  话题二:污水排放标准是越高越好吗?

  我国的污水排放标准不断提升,近20年经历了4次以排放标准为基础的提标改造运动。污水排放标准问题也一度引起广泛争议,污水排放标准是越高越好吗?

  “污水排放标准不对环境质量负责,在环保法里,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王凯军表示,搞水环境治理不能只盯着排放标准,政府还有许多工具没有发挥作用,比如水质规划、结构调整、排污许可、总量控制等工具。

  另外,地方政府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资源禀赋条件,为了保护自己的环境制定更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这不应该受到谴责。“穿在自己脚上的鞋合适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得有地方标准,应该看当地水环境问题到底是什么,不能盲目跟风。

  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赵凯谈到,地方政府如何制定污水排放标准,值得深度思考,因为它对水务企业有着指挥棒的作用。“曾经一个项目,建设到一半,国家标准提升了,项目做了相应调整之后,都到了调试阶段,标准又提升了,为了应对标准升级,一个项目恨不得做到退休。”

  话题三:地上or地下?

  最近几年,地下污水处理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行业内态度也从最开始的抵触,到现在慢慢接受和认可,但地下污水处理厂未来市场有多大?

  王凯军表示认同地下污水处理厂的做法,他认为,地下污水处理厂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象征,过程中必然要考虑更多非地上技术工艺的限制,这也将推动技术突破和整个行业的发展。地下水厂的地上区域更适合融入社区,如在上面建设运动场、停车场等,这将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杭世珺表示,选择地上污水厂还是地下污水厂,无需强求,关键要算好经济账和社会账,综合下来是合理的就可行。

  目前,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试水地下污水厂模式。比如,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的贵阳市云岩区六广门和贵医再生水厂项目,中国水环境集团的全下沉式污水处理厂——贵阳青山污水处理厂项目、华骐环保承建的重庆唐家桥污水处理厂、中信环境的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等。

  赵凯表示,地下污水处理厂的选择是被迫之选。随着城市的发展,中心城区土地趋紧,土地价值攀升,又面临河道生态补水的需要,因此地下污水处理厂是“无路可走”的无奈之举。

  中国水环境集团技术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庞洪涛表示,最近几年地下污水厂发展很快,这是行业和用户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伴随城镇化的发展,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程也在加快,但这同时也带来了邻避效应、地产贬值等问题,地下污水处理厂因时而生。“贵阳是喀斯特地貌,土地资源稀缺,地方政府财政能力不足。地下污水厂具有环境友好、节约土地、资源回用等特点,贵阳青山污水处理厂的修建为地方政府省了3个多亿。”

  未来污水处理的方向

  未来污水处理厂会是什么样?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面向未来几十年甚至百年的计划。其中,日本制定了名为“二十一世纪下水道计划”计划,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水循环、资源循环模式。德国也做了30年的规划,将污泥处理处置的能源化和燃料化上升为国家政策。

  当前,我国住建部、环境部、发改委三部委联合印发《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规划了近三年主要工作,明确了污水处理系统以管网查漏补缺为阶段性目标,提出“推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改造和建设”“健全排水管理长效机制”等4各方面13项主要工作内容。

  在此之前,国内行业专家和企业家也开始擘画未来污水处理的蓝图并开始付诸实践。早在2013年,曲久辉、王凯军、王洪臣、余刚、俞汉青、柯兵6位专家提出了污水处理概念厂,用 5 年左右时间,建设一批面向2030~2040 年、具备一定规模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水质永续、能源回收、资源循环、环境友好是污水处理概念厂的四个追求。

  北排集团也制定了面向未来水厂的战略规划,定位于探索全面管理水资源路径,将自然环境融入城市水系统,追求再生水厂的资源化、智慧化、生态化,实现水环境安全、水资源安全、水生态安全。

  现场的专家和企业代表们也畅想了污水处理的未来模样。

  王凯军认为,建设地下污水厂是生态文明的抓手,地下污水处理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必然选择(特别是中国)。

  施汉昌认为,任何一个行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都是比较粗放的,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会逐步走向精细化。未来污水处理的方向是信息化、健康化、资源化。信息化是整个全球的发展趋势,必然会渗透到污水处理行业,使其更加精细化。环保的目标是生态和健康,把水环境搞好还是为了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所以从长远来看,污水处理最终会走向微量污染物和环境风险污染物的控制。而资源化是污水处理一个相对长远的目标。

  杭世珺结合对国外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调研和研究认为,信息化、健康化、资源化(能源化、燃料化)、设备再生化是未来污水处理行业的大方向。

  杨向平认为,水环境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不只是污水处理厂的事情。未来污水处理应是系统化、全方位的,厂网站河一体化趋势,在政府、企业、社会层面的组织管理一体化发展,应做到管理上一体化,而不是行政一体化。因地制宜,集散结。大城市污水以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小城市以分散处理为主,集中处理为辅。未来30年要做的事情是在管网、初期雨水、调蓄池上做功夫。

  E20环境平台创始合伙人、执行董事/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张丽珍提到了运用中医思维对污水处理厂进行辨证施治,未来的污水处理方向应该是因地制宜的,需要给城市“把脉”,望闻问切,分析每个城市的水资源状态、产业状态、土地管理水平等。每个城市都有一套自己的发展理念和定位,根据城市的目标和规模给城市分类,为不同城市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未来的百年跨越其实是需要跨专业、跨企业、跨专家的,未来或许可以给一些城市制定污水处理系统的施治指南。”

  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翰认为,系统科学合理、单元高效深入是未来污水处理的发展方向。目前首创股份将“高效、智慧、绿色”作为三个发展目标,听了专家的分析之后,接下来要更关注健康,在合适的时候启动。另外,如果污泥末端处理的标准不确定,各类工艺层次不齐,很难进行产业化发展。

  陈春生认为,未来的污水处理厂应该成为一条线,从排水的收集、处理、回用到污水伴生物的处置,从全局做规划。未来的污水领域投资应该由企业主导去做,由社会化团队提供一体化专业方案。

  庞红涛认为,未来的污水处理厂应加强科普功能,承担对下一代环境教育的社会责任。

  王东全表示,未来污水厂合理的运营模式应该走城市水司的发展道路,厂网河泥一体化发展,产业链延伸,业务多元化,增加收入来源,提升经营活力。

  北京中斯水灵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陆伟东介绍了中斯水灵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之路上的“减法”模式,中斯水灵以VFL工艺为核心开展各项水处理工程,不断缩短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对设备和污泥进行减量化,节省建设空间。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傅涛最后总结,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路径和国家体制有很大关系,我国的体制机制推动着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也决定着未来方向。我国未来的

  污水处理厂既要考虑污水处理的可操作性,又要考虑百姓的感知,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对未来城市水环境的定位,未来将朝着精细化、系统化、智慧化、社会化、健康化、资源化的方向发展。

  他还提议创建面向未来污水处理系统的“跨越双百”产业联盟,针对污水处理厂以综合指标和单项指标进行评选,找出明星标杆项目,来驱动污水厂产生新的追求,新的升级方向。同时,傅涛提议建立“跨越双百”污水处理专家委员会,行业专家汇聚一堂,共同发声,引领未来水务服务发展新航向。

  本篇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主题系列沙龙第一篇,接下来还会围绕污水处理系统举办其他专项话题的沙龙活动,敬请期待。

1595843774692898.png

参会专家

image.png

参会企业(排名不分先后)

 
分享
0相关评论

北京易二零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码:834016

商务热线:010-88480403

传真:010-88480301E-mail:webmaster@e20.com.cn

北京市海淀区闵庄路3号清华科技园玉泉慧谷25号楼,邮编100195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E20环境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