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消费不仅对经济发展形成有效刺激,对于产业绿色化程度的提升也大有助益。打造绿色供应链,减少产品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的资源环境影响,实现整个产业链条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提升绿色产品的供给水平,已成为扩内需促消费大背景下企业创新突围的新发力点。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工业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复工复产工作的推进,企业开工率和员工复岗率稳步提升,基本达到正常水平,复工复产战役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国外疫情的暴发,使全球市场需求疲软,在此背景下,扩内需促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是确保持续生产的保障。国家高度重视与复工复产密切相关的促消费工作,《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在国家出台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中也指出,要加快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鼓励消费者使用绿色智能产品,健全绿色产品、服务标准体系和绿色标识认证体系。
绿色消费不仅对经济发展形成有效刺激,对于产业绿色化程度的提升也大有助益。打造绿色供应链,减少产品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的资源环境影响,实现整个产业链条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提升绿色产品的供给水平,已成为扩内需促消费大背景下企业创新突围的新发力点。
一、营造绿色消费理念
从全球来看,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的热情较高,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率先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持续改进环境绩效,产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在发达国家绿色供应链实践日趋成熟的同时,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也认识到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重点引导行业龙头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
在国家强有力的引导和推动下,我国绿色供应链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华为、金风等行业龙头企业已经开展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供应链实践起步较晚,大部分中国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的意愿不强。因为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会增加额外绿色投入,随着产业链逐级向下游传递,最终到达终端产品并体现在销售价格上,虽然从全生命周期看,绿色产品的环境影响要小于普通产品,但由于其价格较高,往往不会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如何促进企业转变思路,打造绿色供应链?营造绿色消费氛围,调动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的热情至关重要。政府、协会、联盟和企业等各方主体,应加大日常的宣传力度,特别要利用好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等关键时间点,积极营造绿色消费氛围,引导消费者逐步转变消费理念。
同时,完善绿色产品标准体系,广泛开展第三方评价,切实推行“有进有出”的动态化、公开化绿色产品清单管理,稳步加强企业、批发商、零售商等上下游主体协同联动,做好绿色产品的生产、推广及销售工作。
二、加大政府绿色采购
与居民消费相比,政府采购较为集中,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方向指引。通过增加政府绿色采购比重,可以为绿色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也可以通过相应的信号,引导更多的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
虽然当前我国尚未出台绿色采购专门立法,但《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等现有立法中已有大量与绿色采购相关的内容,主要鼓励政府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等优先采购具有节能、节水、节材、废物再生利用等特性的绿色产品。随着政府绿色采购立法的落地,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企业绿色发展,减少了生产企业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社会形成环境保护风尚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政府的引导显然可以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未来,政府应细化绿色采购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出台配套方案和实施细则,推动相关规定落地落实。
三、挖掘居民绿色消费潜力
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部潜力,国内消费正保持着稳步复苏势头。与政府采购相比,居民消费单个个体消费数额不大,但是消费群体数目庞大、总额较高。在居民消费中,绿色产品消费比重的提高,对于绿色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一定程度上,居民消费决定着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方向,促进行业发展。近期推出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延期政策、销售旧车增值税减免政策等,引导部分消费者选择购买了新能源汽车和二手汽车,在刺激消费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汽车行业的绿色发展。
紧盯市场需求的企业也应挖掘居民绿色消费的潜力,继续出台绿色消费引导政策,在纺织服装、家电、食品等领域加快绿色生产,主动打造绿色供应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同时逐步提升与企业绿色发展相关的强制性标准并加强环保督查、节能监察等工作,倒逼企业生产绿色产品。
作者:毛涛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能源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