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发布《郑州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郑州市将围绕努力实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切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重点抓好稳增长、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宜居宜业宜商新环境、打好三大攻坚战、改善民生等七大方面工作。
其中在生态环境层面,要求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大力推进森林(湿地)公园建设,完成造林绿化15万亩,干线公路及县乡通道绿化提升800公里,新建公园、微公园、小游园400个,加快推进15个郊野公园建设,全市新增绿地100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生态水系建设,加快建设中牟雁鸣湖等湿地公园,新建续建森林湿地公园20个,谋划推进黄河桃花峪水库、黄河滩区调蓄等重点工程。
202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是:
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左右;
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增长15%左右;
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指标完成国家、省下达任务。
按照部署,今年郑州市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扎实实施297个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力争全年投资突破千亿元。统筹推进总投资2.11万亿元、912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积极推动35个2020年招商引资网络集中签约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一批前期项目变为新开工项目工作进度,9月底之前正式开工。聚焦先进制造业、新基建等九大领域,2020年谋划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068个。
加快消费扩容提质,针对“一老一小”,多渠道增加养老、托育等服务供给;针对年轻人,积极发展“新零售”商业模式。加快推进国家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着力提升二七商圈、紫荆山商圈等发展水平。
针对“夜间经济”,郑州市要研究制定推进“夜间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做大做强“夜间经济”。发展共享经济,推动5G试点城市及5G基站和规模组网建设,加快5G规模化商用,实施5G+示范工程,落地一批应用示范项目。
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力争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等6大主导产业的规模占工业比重达到72%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达到25%以上。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家。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大脑”5—6个,“上云企业”达到1.8万家。
聚焦生产性服务业提档升级,编制实施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创建各类国家、省级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20家以上。高标准编制物流口岸发展规划,逐步打造全国冷链配送“郑州标准”,力争2020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925亿元,增长8%左右,国家A级以上物流企业突破100家。
聚焦发展数字经济,确保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等项目投入运营,加快鲲鹏软件小镇、中国智能传感谷等一批重点项目、园区建设。积极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高标准改造提升“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5000亩,尽快恢复生猪产能。
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主体培育两大工程,力争全年引进高端创新资源在郑建立研发机构5家,新建省、市两级创新平台300家,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0家、新增科技型企业1000家。
按照部署,郑州市将全力打造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
高质量规划建设黄河滩地公园及沿黄慢行系统,规划建设黄河国家博物馆、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黄河文化演艺综合体、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标志性建筑等项目,高水平建设起步区,着力打造黄河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和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加快郑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
加快推动郑州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研究出台郑州市落实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
规划建设沿黄科创走廊和开港、许港、郑新、郑焦等产业带,探索郑州都市圈户口通迁制度,加快推进郑州机场至许昌市域铁路工程郑州段工程,力争安罗高速郑州至原阳段、焦平高速荥阳至新密段工程开工。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编制《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完成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轨道交通线网等专项规划编制;加快推进32个核心板块规划建设,集中打造一批以1—3平方公里为尺度的片区核心板块。
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郑州样板,开工建设美丽乡村10个,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引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农村户厕15万户,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庄59个,高标准整治提升36个乡镇(办、园区),开展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维护试点村60个。
郑州市要率先在关键领域改革取得突破。制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10月底前基本完成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任务。
着力打造国际化枢纽型对外开放门户。加快推进郑州机场三期工程、郑州机场北货运区工程建设,力争航空客、货运量保持中部“双第一”。实施“中欧班列(郑州)+”建设工程,加快郑州国际陆港第二节点建设,确保全年开行中欧班列(郑州)增长10%。力争完成海铁联运班列1.2万标箱。
推动郑济高铁郑州至濮阳段完成线下工程,力争开工建设小李庄车站及陇海铁路外绕线新建工程。加快各类口岸建设提升,完善“一站式”快捷大通关服务体系建设,积极申报72小时过境免签。
着力构建对外开放体系高地。研究编制郑州市推动四路协同、五区联动加快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争取航空港部分区域纳入自贸区。
着力打造全方位参与国际合作高地。推进中欧区域政策合作案例地区建设,适时筹备召开第三届亚欧互联互通产业合作论坛(郑州),办好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等一批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重大经贸活动。
打造便捷舒适的城市环境
统筹推进“全域公交”,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郑州”,开通运营3号线一期和4号线,加快建设3号线二期、6号线一期,6月底前开工轨道交通三期规划全部6条线路,适时启动第四期建设规划前期研究;
四环线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全线通车,新建续建城市路网50条。
同时新建及改造城市供水管网100公里,新建改造燃气管道110公里,发展天然气用户10万户,新建供热管网40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输变电工程45个。
加快1833个老旧小区改造,年内完成60%改造任务。
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
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6月底前不动产登记一般业务“当场办、当天办”,年底前实现公民个人高频事项一次办成不少于300项,新增150个公民个人事项凭身份证“一证简办”,商事登记80%以上市场主体准入即准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力争压减至70天。
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
大力推进森林(湿地)公园建设,完成造林绿化15万亩,干线公路及县乡通道绿化提升800公里,新建公园、微公园、小游园400个,加快推进15个郊野公园建设,全市新增绿地1000万平方米以上。
加快生态水系建设,加快建设中牟雁鸣湖等湿地公园,新建续建森林湿地公园20个,谋划推进黄河桃花峪水库、黄河滩区调蓄等重点工程。
打造传统深厚的人文环境
全面建成中央文化区“四个中心”,建成开放郑州博物馆新馆、商都遗址博物院,打造黄河文化遗产廊道和黄河文化旅游观光带。
推动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新建各类博物馆30个、遗址生态文化公园20个。
围绕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郑州市建立机制,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
围绕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市区煤电机组清零,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更替,确保全市PM10年均浓度不高于97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56微克/立方米。实施“四水共治”,加快建立全覆盖立体水质监测网络,努力实现国省控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III类、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全市建成区消除黑臭水体目标。
围绕持续抓好风险防控攻坚战,加大对企业防范资金链断裂风险的帮扶力度,持续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依法查处房地产经营中的不良行为,继续专班专案做好问题楼盘化解。
多举措为市民营造幸福和谐新生活
办好重点民生实事,着力做好延长地铁夜间运营时间、市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万个等群众热切关注关心的民生实事。
稳定和改善就业,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工作。
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落实好社会保险“免、减、缓、降”政策。确保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加快民生事业发展
确保全市高校、中小学全面复学平稳有序;
持续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增公办幼儿园100所,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30所、往年建设中小学投入使用20所;
加快高中阶段学校外迁工程,提高中小学午餐及课后延时服务比例,年底实现午餐和课后延时服务两个全覆盖;
继续支持郑州大学“双一流”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来郑办学。
加快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地,加快推进县(市、区)疾控中心达标建设,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2个。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继续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扶贫攻坚工作。
新建改扩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00家,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建成安置房6.3万套、新开工5.6万套;大力发展租赁住房;探索完善公租房保障政策,搭建公租房智能化管理平台,分配公租房7000套;完工青年人才公寓5000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