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静脉产业发展的四个问题和六个建议

   日期:2020-04-15     来源:中咨研究     作者:李东     浏览:1943     评论:0    
核心提示:摘要静脉产业是实践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发展的产业模式。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纵深推进,循环经济理念愈发受到重视,静脉产业的理论研究和产业实践得到了长足发展。有关静...

摘 要

静脉产业是实践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发展的产业模式。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纵深推进,循环经济理念愈发受到重视,静脉产业的理论研究和产业实践得到了长足发展。有关静脉产业发展的新政策新方针不断推出,各地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取得进展的同时,静脉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技术发展相对落后、设施协同有待优化、园区建设参差不齐、资源循环意识淡薄等问题。结合当前静脉产业发展面临的经济新形势和社会新变化,本文分析了静脉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新趋势,并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技术创新、产业衔接、园区改造、宣传引导、政策扶持、模式创新等角度提出了推进静脉产业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静脉产业发展事关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资源安全

静脉产业,又称为“静脉经济”,也即传统意义上的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产业,是实践循环经济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产业模式。静脉产业这一概念和描述由日本研究者首先提出,使用过的含有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被人体静脉系统循环输送至心肺系统重新交换物质、更新氧气,就像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通过静脉产业系统被分类、收集、转运、加工、处理为再生材料和资源,重新进入到经济和产业系统中一样。而与之相对应的所谓的动脉产业是指原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生产制造、流通消费而形成的产业,是资源—产品—消费的线性过程。我国于2006年实施的《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对静脉产业的定义是:“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维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包括废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及将再生资源加工为产品两个过程”。静脉产业内涵丰富,生产生活过程中所产生废弃物的分类、收集、转运、加工、处理、再循环、再利用,以及与此相关的产业化活动都是静脉产业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关于“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的决策部署,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安全供给的重大战略需求,科学技术部自2018年起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根据该重点专项的项目申报指南,2018年度专项部署固废资源化领域的33个研究方向,涉及中央拨付研究经费约8.5亿元;2019年度专项继续部署固废资源化领域的45个研究方向,涉及中央拨付研究经费约10亿元。重点专项旨在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结合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研究适应我国固废特征的循环利用和污染协同控制理论和技术,推动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提供科技支撑和保障。

静脉产业发展事关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资源安全,加强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和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应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城市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构建包含全流程处置环节、多类别处置品种、产业创新化发展模式的静脉产业发展体系,形成设施布局合理、处置工艺优化、资源利用高效的区域系统化解决方案,重点建设系统优化集成、处置设施统筹设计、基础配套共建共享和信息智慧监管的静脉产业园,提升静脉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

我国静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产业新政不断推出

静脉产业是实践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纵深推进,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持续发展,有关静脉产业的理论研究和产业实践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与此同时,循环经济和静脉产业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有关部委的重视,新政策新方针不断推出。200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 275-2006),指导静脉产业园区建设发展;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资源能源比重要显著上升;2008年8月通过、2009年1月实施、2018年10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将废弃物再利用和资源化,即静脉产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2017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多部委印发《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提出了若干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具体举措;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产业园区快速发展

2006年9月,山东青岛新天地静脉产业园规划得到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函同意建设,标志着国内首家现代意义上的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拉开序幕。此后,国内静脉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根据观研天下2019年中国静脉产业园行业分析报告和前瞻产业研究院相关报告的数据统计分析,我国静脉产业园区数量由2012年的22个增长至2019年的96个,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3.7%;其中2019年比2018年的83个增加了13个,年增长率为15.7%。目前比较典型且已初具规模的静脉产业园包括山东青岛新天地静脉产业园、北京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上海老港静脉产业园、天津静海静脉产业园、辽宁静脉产业园、江苏苏州光大国家静脉产业示范园、浙江杭州天子岭静脉产业园等。我国当前已经规划建设、具有一定基础的静脉产业园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包括污染末端处置型、资源再生物流型、快速增长城市型和战略基础社会型。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着静脉产业和相关园区规划建设的快速发展。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产业规模成倍增长

近年来,伴随着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静脉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产业规模实现了量级增长。近几年我国静脉产业园的投资规模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静脉产业园投资规模由2012年的55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698亿元,增长约12.7倍,年平均增长率达45.7%。

表1 静脉产业园投资规模列表1586920590876601.png

数据来源:根据观研天下《2019年中国静脉产业园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预测》和前瞻产业研究院相关报告材料数据整理。

此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项目模式也对静脉产业规模的增长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根据财政部PPP中心官网发布的信息,截至2020年1月底,已通过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并进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的静脉产业园PPP项目有24个,累计项目总投资额约156亿元,平均每个项目投资额约为6.5亿元。其中,湖南省岳阳市静脉产业园PPP项目为当前管理库中投资规模最大的静脉产业园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为3105亩,项目总投资额达30.31亿元。

静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技术发展相对落后

与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静脉产业理论研究和产业实践均起步较晚。废弃物的完全资源化和再利用涵盖了众多专业技术和流程工艺,涉及到物质利用、节能降耗、生态环保等诸多领域,由于历史发展原因,我国没有相关领域深厚的研究积淀和先进的工艺技术做支撑,比如垃圾焚烧发电早期主要依靠引进和学习日本、德国、丹麦等国的设备和技术。虽然近年来,随着我国整体科研水平的迅猛发展和产业领域的不断实践,理论基础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与一些技术积累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发达国家相比,还需要进一步积累和提高。技术发展的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静脉产业的发展。

设施协同有待优化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各地与静脉产业发展相关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布局不尽合理,地理空间分布相对碎片化,设施间的分散布局和各自独立运营导致废水废渣废气等无法协同处置,资源利用效率低、存在安全隐患和二次污染风险。此外,现有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多是停留在单元节点或局部领域,大量的科技研发和工程实践表明,采取单元节点或局部环节的单一技术,难以整合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全产业链条。分散布局不利于固体废物处置形成上下游有效关联,不利于形成现代化、协同化的城市固体废物管理和运营模式,亟待通过强化静脉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和项目合理布局,提升处置设施的集聚化和协同化水平,从而促进静脉产业发展。

园区建设参差不齐

尽管我国静脉产业园区数量众多,但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观念、技术、资金支持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园区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产业特色和耦合效应并不明显。多数园区未能充分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污染物质的近零排放。有的园区以城市原有的生活垃圾填埋场为基础进行静脉产业园改造建设,导致园区仍以废弃物末端处置为主,产业带动能力不足;有的园区以资源回收利用为主进行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和城市矿产开发活动,鉴于当前的技术水平和有价资源的回收利用难易程度,造成了部分附加值高的废弃物得以回收利用而附加值较低或回收难度较大的废弃物继续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资源循环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部分地方政府领导受到传统观念的思维惯性影响,一味地追求经济快速增长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以及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资源循环意识淡薄,缺乏长远发展眼光,在具体工作中没有充分理解和领悟科学发展观和新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对循环经济和静脉产业的科学规划和壮大发展观念上没有足够的重视,行动上没有合理的谋划。面对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和资源能源约束的瓶颈,传统的发展观念和方式需要转变。此外,虽然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整体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一定成效,但针对固体废物资源化再利用的宣传仍然相对较少,公众对于静脉产业的认识和理解还处于知之甚少的阶段,参与和支持静脉产业发展的意愿还不够强烈,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静脉产业面临的新形势及园区建设发展新趋势

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

我国经济发展发生了重要变化,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同时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消费也逐步向中高端提质升级。经济持续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对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静脉产业,深入实践循环经济,已经成为破解资源能源约束、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前锋利器。静脉产业作为资源再生利用的过程,既可以有效减少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又可以低成本替代补充部分生产资料,从而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破除资源能源约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与实践路径。

同时,我国社会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人们的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多、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以及消费需求向中高端升级,因此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还将不断增大。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还会导致固体废物的产生方式和组分构成发生新的变化,比如大量快递包装废弃物的产生等。此外,当前我国城市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布局分散,土地利用碎片化,各设施之间缺乏有效协同,水气能渣的循环代谢易造成二次污染,固废综合利用率低,新建设施选址困难,“邻避效应”十分明显,这些已成为许多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大力发展静脉产业,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发展社会的有益探索与实践,通过源头分类、资源回收、循环利用、妥善处置,可有效防止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大气、水体等环境介质,实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静脉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新趋势

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加强固体废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将迎来新的战略机遇。高标准静脉产业园区的科学规划建设是推动生态环境修复、防控生态安全隐患、高效安全处置城市固体废弃物、构建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要举措,是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响应。

资源循环利用新引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多部委联合发布的《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关于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指出,要推动建设一批高环保标准、高技术水准的废弃物综合处置示范基地,探索形成一批与城市绿色发展相适应的废弃物处理模式,切实为城市绿色循环发展提供保障。各部门将共同做好基地选址,统筹基地建设规划,科学布局项目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共建、项目有效衔接、物质循环利用,严防“二次污染”,着力发挥项目间的协同效应。高标准静脉产业园区的科学规划建设将有效促进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城市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朝向产业化、集聚化和协同化方向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新模式。《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基本建立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园林废弃物等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提升城市废弃物精细管理水平,实现城市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建设循环型城市。静脉产业园区可以对城市固体废物进行安全、集中、高效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功能单元,是构建循环型社会的重要内容。高标准静脉产业园区的科学规划建设,可以促进城市生活和生产系统的有效链接,实现物质高效循环、能源梯级利用、污染全面控制,有助于构建产业布局合理、资源循环共享、生态环境优良的产城共融共生新模式,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静脉产业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创新引领,推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是提升静脉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前锋利器,是推动静脉产业升级发展的关键所在,要通过科学技术创新驱动,加快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和高效处置的基础研发和工程应用。通过依托各类产学研合作机构和平台,促进静脉产业园区科技研发、设备中试、工程应用、装备制造等项目的发展和引入,提振园区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水平。

(二)促进产业衔接,提升综合效益。加强静脉产业之间、静脉产业与上下游动脉产业之间的耦合链接,提升各类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和下游产品附加价值。通过静脉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提升,构建新一代静脉产业体系,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等多领域综合效益的共赢,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升生态文明发展水平。

(三)推进循环改造,优化园区水平。针对当前静脉产业园区布局不尽合理、产业带动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推动的“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工作,积极开展园区优化改造设计,推动绿色循环发展。优化处理处置设施布局,提升企业内部清洁生产技术和水平,进一步优化园区内产业链,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升园区整体效率和水平。

(四)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公众意识。结合城市垃圾分类、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等工作的推进,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对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物质资源循环利用的科学认识和了解。提倡绿色生活生产方式,大力宣传静脉产业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尤其是与静脉产业相关的固体废物管理意识。提升规划建设的静脉产业园区宣教示范功能,开展垃圾分类先进经验、固体废物处置和环保装备制造先进技术等的交流、示范和宣传。

(五)制定帮扶政策,完善配套措施。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能源安全的国家战略,狠抓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再生利用产业政策落实。探索制定与静脉产业发展相关的人才扶持政策与创新培育政策,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依托静脉产业园内研发、工程中心的建设,对高端科技和产业人才提供住房补助、个税优惠、创新奖励等一系列扶持措施;为相关科研机构、创业企业等提供配套创新培育政策,对房屋租赁、水电使用、财政税收等费用给予一定优惠。

(六)引导多方参与,创新发展模式。通过推行PPP、特许经营、第三方治理等多种模式,引导各类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废旧物资收运系统、处置设施、监管体系等的投资、建设和运营。要充分发挥社会企业的主体作用,发展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模式,让市场的力量与行政的力量形成强大合力。积极推进“互联网+”模式在静脉产业体系构建中的应用,创新收运、监管、交易等环节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赵国甫,张凯.我国静脉产业研究综述[J].中国环保产业,2019(02):5-8.

[2] 毕莹莹,刘景洋,董莉,孙晓明.城市静脉产业园物质代谢优化模式探讨[J].生态经济,2019,35(11):201-204+221.

[3] 吴燕尔,杨颖锋,高雪晴.PPP模式下对静脉产业固废回收模式的初探[J].财经界,2019(09):51-53.

[4] 徐俊虎,夏丽华,程小波,毛俊.中国静脉产业园3.0发展模式规划路线研究[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8,11(09):3-7.

[5] 杨洁.浅谈我国静脉产业的发展[J].西部皮革,2016,38(22): 99.

[6] 2019年中国静脉产业园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预测[R/OL].中国报告网. http://baogao.chinabaogao.com/fangdichang/379142379142.html.

[7] 2018年我国静脉产业及静脉产业园区行业定义、发展现状及市场数量规模分析[R/OL].中国报告网.http://free.chinabaogao.com/fangchang/201811/11133OS02018.html.

[8] 孙燕.静脉产业园发展模式及相关路径探索[Z].前瞻产业研究院.

https://mp.weixin.qq.com/s/xlBmjC2Feu7LoyN0D3fEfA.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9] HJ/T 275-2006,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S].

[10]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Z], 国发〔2016〕8号,2016-2-6.

[11]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Z],发改办环资〔2017〕1778号,2017-10-29.

[12]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的通知[Z],发改办环资〔2018〕502号,2018-5-3.


 
分享
0相关评论

北京易二零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码:834016

商务热线:010-88480403

传真:010-88480301E-mail:webmaster@e20.com.cn

北京市海淀区闵庄路3号清华科技园玉泉慧谷25号楼,邮编100195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E20环境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