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上午,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白拉古村村民彭忠林,从田地栽完青笋回家,又忙着打理院子里新砌的花台。近日,村里像他这样忙着农业生产和扮靓家园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1月下旬,仁和区收获三份农业农村方面的“大礼”:仁和区获评2019年度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芒果现代农业园区获评四川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混撒拉村、那立村获评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示范村。
“收获背后,是对标对表推动乡村振兴的不断探索实践。”仁和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朝兵说,仁和区近日又启动了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响了2020年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
改变生活陋习 定期清运垃圾
2月7日,行走在白拉古村,只见一条条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路边,黄金菊、三角梅、炮仗花次第绽放。
彭忠林家是一栋两层小楼,门前摆放着鲜花,墙角还有一个蓝色的垃圾桶。
“一天起码打扫两次,垃圾都要进桶。”洗了手,彭忠林带领记者参观他刚修建的小花台,“我们村家家户户都修了一个小花台,有4平方米”。
白拉古村位置偏远,曾经多是土房、危房,2013年进行新农村建设,4个村民小组的200余户民居陆续改造风貌,广泛植树种草,修建道路、水池等基础设施,模样大变。
然而,由于落后的生活观念等影响,村里仍存在脏、乱、差现象,尤其是每家每户生活垃圾乱丢乱放现象突出,不但村民自己苦恼,也影响了整村形象。
一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探索活动开始了。村党支部书记王国元说,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白拉古村已形成了“镇政府补贴一点、村集体出一点、村民自筹一点”垃圾处理模式,村民每年每人自愿缴纳5元垃圾清运费,自觉清扫保洁居家环境卫生。
目前,全村修建垃圾房(池)13个,购置垃圾清运车1辆、垃圾箱22个;配置环境保洁员21人,定期对村域内环境卫生进行清扫、保洁、垃圾清运。
开展“厕所革命”循环利用粪污
垃圾处理了,心情舒畅了,村民们对改善人居环境有了更多需求和愿望。
去年,白拉古村544户村民主动提出参与“厕所革命”。在政府相关部门统筹规划指导下,村民们纷纷投工投劳,严格按标准新建、改造了自家厕所,厕所粪污通过三格化粪池或沼气池进行无害化处理,用于蔬菜、果树灌溉,实现了循环利用。
大龙潭乡混撒拉村村民在使用农药后,都将有害的农药瓶、袋封存并送到废物处理厂处理。目前,处理混撒拉村已建成200多口沼气池、120多口三格化粪池,将污水、粪污通过发酵后用作肥料,或者用于灌溉果树,达到循环利用。每个村民小组都有保洁员,负责卫生监督和清理,全村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记者在该村文化广场看到,施工人员正在砌筑大生地山平塘步行道。
“这个步行道项目是仁和区2019年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内容之一。”混撒拉村党支部书记曹加香说,项目总投资300万元,涉及总龙路混撒拉境内沿线公共环境整治、污水治理、垃圾和环境卫生治理、入村道路加宽、文化氛围营造、垃圾分类处理等14个小项,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80%。
村民的腰包将随着环境改善而鼓起来。曹加香说,生态宜居的乡村风貌和文化氛围将吸引更多城里人来此休闲游玩。下一步,该村将引导村民通过发展三产增收致富。
示范引领带动 补齐环境短板
“打好这场硬仗,仁和区所有乡村都在行动。”仁和区正以建示范村引领的方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2019年6月至今,仁和区白拉古村、混撒拉村等9个村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示范村,带动该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到2020年底,全区所有行政村要基本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农村垃圾、污水、卫生厕所、村容村貌治理体系。”王朝兵说,目前仁和区已经全面启动79个村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结合建设“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工作,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本合格村、良好达标村、优美宜居村、精品示范村四个行动目标,逐步将79个村建成基本合格村。
这场硬仗,也是攀枝花市的整体部署。去年5月,《攀枝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 治 工 作 方 案(2019-2020年)》发布,要求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和村容村貌提升两大工程,要求到2020年,攀枝花市行政村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建成200个左右示范村。
在仁和区,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注重保护、留住乡愁,政府引导、村民主体,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的原则,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正在补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