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对于水务行业而言,未必有太大的冲击。也有一些行业内的人士说,远传水表避免了抄表工与用户接触的机会,在疫情中,远传水表发挥了很大作用,乍听起来,有些道理,只是未免有些肤浅了。
我们应该从二个思维角度来考虑:一是智能思维;二是历史思维。
01智能思维我们先来讲讲智能时代新思维的应用。
毫无疑问,当今的时代,是智能时代。在智能时代下,商业模式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水务行业,卖的不是水,是服务。
那么问题来了——水表行业卖的是什么?
水务行业中的智能框架中,智能水表占据什么地位与机会?
在这个传统的水务行业中,智能水表在管理手段中扮演什么角色?
水表生产商,面对"智能水表时代”在商业模式、产品设计、做事方式,应该做哪些转变?
更重要的是——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事件中,是否造就某种机遇?是水务行业内观念的更新还是水表行业自身突破?
智能水表的产生,是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产生,在上下游产业链中,会衍生出很多机会,但是:真正掌握这些红利的,并不是所有产业。在互联网时代,真正掌握资源命脉的,是处理器与操作系统的巨头们在左右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从第一代PC互联网,那时候,是计算机这一机器之间的联系;第二代移动互联网,是人与人之间在联系。这两个时期,智能水表似乎没有什么机会,但第三代物联网时代,是“万物互联”,而智能水表,作为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基础设施,同时又具备一定的数据意义,与用户之间的一些粘性。它的机会似乎呼之欲出。智能水表,在物联中,找到哪个点?
未来的城市,一定是一个物联网的城市,一座城市就 是一个大机器人。智能水表,将是IOT设备中的一个“端”,它将在城市这个机器人的神经系统中起到什么作用?如果智能水表要发挥作用,在技术、商业层面上,有哪些制约问题?而问题就是机遇!!!
对于智能水表应用场景而言,有一个小的数据处理单元,一些新的的许多中间设备,具有计算能力。因此,PC服务器业务在消失。而人工智能芯片,存储密度很高。每一幢大楼,作为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它意味着前置服务器市场的复活。而智能水表,无论是以生产厂家之间的联合还是在软件形态中予以融合,都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
02历史思维
■中国的水表使用和生产较晚,1879年始建水厂,20世纪50年代前所用水表均从英法日德进口整机或用其部件生产。号称万国牌水表,规格繁杂、零部件不能通用。
■1955年起,上海、北京、天津、武汉、南京、广州等自来水公司开始生产水表。
■1958年,上海光华仪表厂将水表生产转移给宁波水表厂,从此宁波水表厂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水表厂。
■1965年,在原一机部四局的牵头领导下,由全国十余个单位组成全国水表统一设计工作组。
■1966年完成了DN15-50小口径多流束旋翼湿式水表系列设计。
■1967年完成DN80-150多流束旋翼湿式水表的设计。
■1973年,全国水表行业推荐上海自来水公司水表厂和宁波水表厂的水平螺翼式水表作为该系列水表的发展方向。
■此后20多年,全国统一设计产品一统天下。
可惜的是,虽然水表的发展历史少说出有几百年,但在一个传统的行业中,水表也只能作为传统的配套,在智能化的历史时代中,从来没有走在发展的前列。这个行业中中把握发展机会,需要在智能时代下的历史思维。
虽然,智能水表行业弯道超车,似乎仍不现实,但在这个智能时代下,以下这个模式,不容忽视:
WINDOWS操作系统+intel处理器=“WINTEL 联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也将是我们值得关注的商业模式,在商业中的相爱相杀,或许可以给这个相对保守与封闭的行业,一点启发:
智能水表的周边将产生什么样的新技术?
欢迎持续关注!!!
那么问题来了——
在第三代物联网中,将是什么样的处理器与操作系统?
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用历史的思维作一个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