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成本是企业不可避免的经营成本,那么不断扩大的环保市场是否意味着企业环保成本的增加呢?
这几天,一份关于《中国环保产业分析报告(2019)》预测了2020年环保产业发展规模,报告给出的规模数据是在1.8万~2.4万亿元之间,对应年增长率区间为6.1%~22.5%。这份报告刚刚计算出了2018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1.6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约18.2%,其中环境服务营业收入约9090亿元,同比增长约20.4%。
环保市场的扩大应该是令人欣喜的,它意味着青山绿水将越来越多地回归我们的生活。
然而,对于企业来说,环保成本是企业不可避免的经营成本,那么不断扩大的环保市场是否意味着企业环保成本的增加呢?
北控水务集团总监、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冒建华显然不会同意这样的说法,他会用各种各样实践的案例告诉你,“处理污水并不意味着增加成本,它不仅不会增加现有的经济支出,还是一种能够收取回报的产业投资。”
在环境治理推进过程中,通过资源、能源循环利用的闭环,可以平抑单纯治污带来的不断上升的成本。用冒建华的话说,就是“进入企业生产环节才是真正的环保企业。”后来,经过斟酌,他把这句话改成了“进入企业(产业)生产环节才是环保的最优做法。”
其实,它们都是一个意思,就是让环保成为企业生产发展的一环,同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而不是企业的成本和负担,这样环保才能真正被企业所接受,而环保企业才真正发挥了它的价值。
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北控生态企业——金科水务参与的高阳县众多中小型印染企业的环保升级和清洁生产工作中,通过对每个印染企业自有的污水处理系统改造并新增再生水及盐回收处理工艺,从废水中提取回用高品质纯净水(95%循环利用)、高品质的盐,并回收了废水中的热量。这可不仅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还为社会节约新鲜的水、盐和热资源。
擅长将复杂技术问题深入浅出的冒建华说,就是通过资源化来解决水污染和水短缺问题,将原本废弃的污水及污水中的其他物质转化成有价值的资源,将污水里的有用之物“吃干榨净”。
当然,实现这样的理念并不容易,目前这一理念在河北曹妃甸新区得以实施,污水处理企业生产的再生水,直接出售给园区内的工业企业;以污水为原料产生的盐产品也可以在市场上规模出售。
在这里,污水处理企业金科水务已投资建设了一个国家级硫酸钾生产基地,将废盐资源转化为国家战略储备的硫酸钾化肥,为我国的硫酸钾供应提供稳定来源。
当然不仅仅是融入企业的生产环节,“融入生活、融入产业、融入城市,与城市发展需求相匹配的环保生态系统,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也是环保产业自我升级的必然。”这是冒建华在讲述“水环境治理工程的价值发掘”的PPT中这样写道。
对于水环境综合治理,冒建华认为其总体目标是最终打造宜居的滨水环境,满足公众的生活需求,营造公众参与、享受的舒适环境。具体说这一领域具有多专业复合性,涵盖水利、市政、给排水、生态景观、运维等方面。
洛河水环境治理项目
逐步从“投资—工程建设—运营服务”为主过渡到投资与运营并重,重资产与轻资产结合的方向,是北控水务一直在逐步探索的领域,并且涉及多个层面。
也就是说,传统的水务企业强项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管,今后将向系统集成服务商发展。
水环境治理将同其他环境治理相互融合,进而延伸到环卫、垃圾处置、清洁能源、生态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这其中的价值如何挖掘,转变成真金白银的企业效益也是企业未来需要关注的重点。
通过环境治理修复环境本底,支持产业发展,通过产业自我进化与技术提升,释放环境容量,形成有机融合的绿色高效经济体,实现水环境治理价值在城市开发中的最大化体现,也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智慧纽带。
在GDP考核逐渐被GE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考核所替代的今天,冒建华说,从治污转向资源循环,从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从产业与环境对立转向协同发展,治理效果到体验效果的转变,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几大变化,这些变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将改变生活方式、升级产业结构,进而改变城市和企业的运转方式,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鹤山沙坪河项目
针对当前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技术应用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冒建华认为中国的水环境生态治理问题具有特殊性,“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存在像中国这么严重的黑臭水体问题。极大的人口和产能规模带来了巨大的污染负荷,同时不平衡的发展状况和资源分布也让中国不同区域的水环境问题各有差异,在此前提下水环境治理技术往往都存在局限,因此针对性的研究与技术集成应用成为了水环境治理成功的关键。”
而且,冒建华说在水环境治理中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认为污水处理厂提升水质处理标准后,水环境质量就能达标;二是生态基础设施的净化能力被片面夸大。整体上来看,城市环境发展水平的下限是由灰色基础设施决定的,而上限是由生态基础设施决定的。灰色基础设施是水环境治理成功的基础,生态基础设施则发挥着提高与升华的作用。“当水体污染浓度较低时,植物或微生物的净化功能或许能够解决水体污染问题,而当水体污染浓度很高时,植物或微生物自身的存活都是个问题,还能指望它们起到净化作用吗?”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生态系统不是用来“消减污染”的,而是用来充当缓冲和发挥调节功能的,因此应在水体得到一定的净化后,再让生态系统来发挥作用。而且,只有当污染治理到一定程度时,生态景观的作用才能突显——这也是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更好,或者他们管理得更好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些国家建了某些湿地公园,环境就变好了,而是因为他们的灰色基础设施比中国完备得多,而且对于居民的环境教育普及也更到位。
他还强调,应用市场缺乏对于技术的必要判断能力。现在市场上有成百上千种新兴的水环境治理技术,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技术,但同时存在大量片面夸大效果或者对应用环境界定不清的情况,这不但不利于推动技术发展,反而会造成业内对这类技术的不当应用,甚至造成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