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降漏损的三阶段如何借力“智慧”?

   日期:2019-11-28     来源:E20 供水研究中心     作者:胡雅倩     浏览:2365     评论:0    
核心提示:导语:供水企业关注产销差的核心是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关注。产销差的存在有供水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技术和外部环境的原因,上篇“产销差高老不好?找准“病因”是关键”中...

导语:供水企业关注产销差的核心是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关注。产销差的存在有供水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技术和外部环境的原因,上篇“产销差高老不好?找准“病因”是关键”中也对不同原因做出了分析。本篇先就管网漏损管理如何对漏损高导致的产销差率极高的情况进行讨论。此类企业初期采用严格的漏损控制的确可以提升经营效率,但是管网泄露程度下降到一定范围后,再针对管网泄露状况的改善方法对经营效率的提升“收效甚微”,需要着重优化管理。长期来看,还需要巩固漏损控制工作的成果,以防“病情”反复。

经营效率的提升关乎两点:1、降低成本;2、提升收益。产销差中的“产”关系到供水企业投入的生产成本,“销”反映了销售产品所获收入的情况。但据专业人员透漏,产销差从 40%降到 20%相对容易,但从 20%降到 15%甚至更低则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这是由于成本控制/漏量降低的边际效益递减效应会导致后期降差速度变慢,优化收益管理能够延缓降差速度变慢的情况,同时维持住降差成果也很重要。不妨考虑看看如何在这三个阶段中借助“智慧水务”的力量?

先“治”明显的漏

漏损率高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症”大多是由爆管、自然灾害等突发的情况造成,单次漏量大,短时间就会造成水大量的损失,甚至危及公众安全。此外还有不少暗漏等的存在,只是短时间内漏量较小,但若不及时发现也会导致长期危害严重。“急症”来的快,只要“抢救”及时也可以去得快。因而,抢修任务对检修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假如检漏人员经验不够丰富,会导致一些疑难的漏点被忽视,影响最终的漏损治理效果。(详情参见张俊杰,李淑慧著的《城市供水管网捡漏作业指导》)

做好预防可以减少爆管事件发生的次数。爆管与管网压力,管材质量,温度、地基沉降,排气阀设置等关系密切,因此,预防根源要从增设排气阀,日常开关阀门、路基灾害探测等入手。另一方面,管网图纸是否清晰,阀门状态能否做到快速止水等都关系到爆管发生时的“抢救”时间。水务智慧化在这两方面都能起到辅助作用,因此,供水企业可以自备一个管网“医护团队”,这支团队不仅可以依靠人工检漏,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的系统和设备辅助,减少抢修过程中的水量损失,保障供水安全。供水企业依照需求建立智慧水务系统,向检漏人员提供数据分析上的支持,可以帮助其对漏损情况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例如,泄露等情况可以通过“离线水力模型”的模拟进行预测,再通过智慧云平台共享至外勤检漏员的设备终端,方便检漏员规划检漏路线,提升工作效率;同时,检漏员对泄露可能性大的漏点的实地探查结果可以随时上传进智慧水务系统,辅助“在线水力模型”的测算。这样“人力+智慧化”的检漏团队可以更加好的应对检漏员实践经验不够丰富,或是天气恶劣、地理位置不便人工检测等的情况造成误判的风险。

再“调”背后的损

漏损程度可能会在漏量减少后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但是漏量减少对于产销差的影响未必明显。结合上篇说到的“治一半”的病因,供水企业接下来需要注重“调理”,解决损失造成的“慢性”问题。

计量损失和其他损失都是“损”,但是漏损管理的“损”单是计量问题,改善方法重在管理,涉及表具、表务的管理。管理的基础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的价值,信息的有效性受到计量的精确度影响,提升计量精确度不仅需要供水企业有所行动,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用户积极主动的配合。以供水企业对某一区域内居民实行DMA分区计量检测为例,检测结果对管理的有效性收到基础数据的精准度影响。区域内用户数量、规模,管网线路及材质管龄等基础数据获取难度大,仅用水人数的数据就难以在一两次的上门调查中获得。为了减少反复上门造成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和对用户造成的影响,供水企业需要获得政府支持,将自己的智慧水务建设与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相结合,利用共同搭建数据共享平台等方式,减少部分基础数据调查的工作量。

当然,确定了“损”的原因所在之后,有些“止损”工作则还需由供水企业来完成的,譬如计量表具、户内管道的安装和更换等。过程中难免对用户造成影响时,供水企业需要通过加强沟通和互动是获得用户理解和支持。对受影响的小区数量多,用户结构复杂的情况来说,想要信息传递的更快速有效就需要“智慧水务”的帮助。“智慧水务”系统中连接到用户端的功能可以帮助在水司的信息传播少受时间、地点以及用户群体多样性的限制。供水企业通过“智慧水务”应用层中与客户端的连通的功能,利用更少的人力即时向用户传递信息,处理问题。不仅能提升问题接收量,减少问题的积压造成误解的情况;还能加快信息传递的速率,减少沟通成本,更快更好地获得用户的理解和配合,便于开展“止损”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慢病”不是简单的问题,更换智能水表和修补管道很难彻底解决漏损。况且现阶段的智慧水务,还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智慧”程度,完全依靠“智慧化”解决产销差这类“疑难综合症”的方式是尚不能行的。

坚持“保健”巩固效果

前文提到漏损管理的部分方式,目的是引起供水企业对利用“智慧水务”优化漏损管理的方式的重视。当然,这只是智慧水务在治理漏损问题造成的产销差率高方面的部分优势。至于智慧水务对于改善其他原因造成的产销差率高的帮助;以及除了漏损控制之外其他原因造成的产销差高的解决办法后续有机会再展开讨论。

但是,还需强调一下维持对于产销差控制的重要性。已知一两次的漏损控制不能根治“高产销差率综合征”,因此,更要重视“保健”工作维持好治理效果。定期检查复查不必说,是一定要做的。“智慧水务”在哪些方面可以帮助供水企业把“降差”效果维持的更好?借助智慧水务的数据模型分析、规划决策等功能,对检漏结果及修复情况的跟踪数据进行模拟运算,并规划形成更合理的漏损修复决策,能够起到维持并提升漏损控制水平的作用。作为决策基础的数据来源,来自于检漏员对每一次检漏修复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或是一次修复后的遗留问题等关键信息的记录。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然而,如此多的信息需要被记录,对于检漏人员来说是一项耗时的工作;这些来自于不同时间、地点和人员的记录,后续的信息跟踪管理和处理工作量也不小。显然想要“保健”工作更轻松高效还需优化信息记录的方式,降低信息处理的难度,简化信息检索的步骤。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有很多,譬如,供水企业可以在“智慧水务”系统中加设“信息标注”功能,将常见情况设置成“标签”方便检漏员快速记录问题重点;系统也可根据标签对问题进行快速整理,方便决策系统使用。应用到某一具体的场景可以是,在 GIS 系统维修工单处理的过程中,通过在检漏仪上增加 GPS 定位功能,实现对每条管道上的漏点定位;同时附上对漏点的压力、泄露频次、类型、土壤腐蚀性等物理条件的信息,便于“智慧化”过程中对管网失效评估模型的构建。

编者按:

降漏损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办法,但是供水企业可以借助“智慧水务”的优势在过程中摸索更高效的方法,以及轻松维持效果的窍门。同理,产销差的问题“千人千面”,改善的方法也不可一概而论,以偏概全。希望本文提到的借助“智慧水务”的方式能够为同业者提供一些参考,解决自身实际的问题还要借助供水企业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的判断,判断的越准确,需求越清晰越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在产销差控制方面的经历和感悟~

本文特别感谢北京沃尔斯特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俊杰先生对本文提供的帮助。

参考资料:1. 张俊杰、李淑慧:城市供水管网检漏作业指导2. 张俊杰、尹绥明:产销差重在管理,贵在坚持3. 陈海荣:供水产销差率的成因分析及控制措施4. 钟丽锦、傅涛、孔德艳:日本东京供水管网的漏损预防管理

 
分享
0相关评论

北京易二零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码:834016

商务热线:010-88480403

传真:010-88480301E-mail:webmaster@e20.com.cn

北京市海淀区闵庄路3号清华科技园玉泉慧谷25号楼,邮编100195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E20环境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