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华环境,是由华英豪于2016年11月份创立。今年4月,温华环境团队搬入了中持所在的办公楼。
温华的主打产品是一体化多效澄清系统设计出的小型化、装备化产品,具有设计专业化、生产工业化、装配流程化、质检标准化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市政污水、工业废水、黑臭水体等水处理领域。温华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中持的技术产品。
会说五种话的广东仔
熟悉行业的人可能听过华英豪这个名字,十多年前,他曾作为得利满的市场推广,在多个专业场合,如中国水网的水业论坛(现E20论坛)等行业大会上介绍得利满的技术。
华英豪生在广东,看起来确实有广东人的特征,但开口说话,普通话标准,几乎听不出来南方口音。这可能与他读书、工作都在北京有关,也可能与天赋有关。
从1996年大学毕业到现在,华英豪的环境行业从业经历已有二十余载。让人意外的是,和大多数环境领域创业者不同,他不是学给排水的,也不是学环境类专业的。他毕业于北京轻工学院,专业是机械设计。
96年毕业后,华英豪第一份工作是轻工部的环保研究所,在这里做科研,当时就做了现在很流行的MBBR。当时用三相流化床做的MBBR,在王致和臭豆腐厂做实验。做实验需要出图,因为所里没有图纸打印机,就跑到金源去打印,就跟金源这边的人认识了。他的师傅更早就跟许总他们认识,早期也在金源做过兼职。金源是中持许总等几位创始人之前创立的环保企业品牌。这是二十多年前就种下的缘分。
在环保所干了快两年之后,1997年10月,华英豪去了普拉克——一个瑞典的知名环境公司。这又是一个让人意外的故事,他过去最先是做翻译,后来才做了现场工程师、调试工程师。
“那你英语很好啊!”“我英语不好,大学时四级才考60多分。但是我就突然觉得应该学好英语,那时候流行疯狂英语,我拿着书对着磁带录音机学了俩月。”
因为这俩月的疯狂学习,华英豪有了很好的英语交流基础。正好普拉克要人,他做的事情又是这个领域的,就过去了,在现场一边学一边工作。
1999年6月,华英豪离开普拉克,到了得利满。得利满公司隶属于世界500强之一的法国苏伊士集团,是世界领先的专业水处理工程公司。
在得利满的工作15年后,2014年10月份,华英豪去了坎布里奇,做磁混凝技术的推广。两年后出来创立了温华。
都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事实上,视野有多大,职业平台就有多大。
华英豪去得利满的时候,当时法国政府有一个政府培训项目,要帮中国培养100个建筑工程师,水处理行业有一些名额。法国的三大水处理公司,苏伊士、威立雅、布依格(严格来说主营业务是建筑,只不过收购过法国的一个水处理公司),资助了这个项目。
华英豪先在国内学了半年法语,接着在法国呆了半年。再加上他原本说客家话,这相当于掌握了普通话、客家话、粤语、英语、法语五种方言了。
在法国培训,实际上是跟着得利满的老工程师一起工作。那时做得多的是自来水处理。2000年8月回国后,华英豪在得利满的方案部做了两年技术方案,感觉工作太闲不好玩,就去做销售;卖了一两个项目,觉得不适合,就去做市场推广,把得利满的各种技术提炼后去做宣讲和交流;做了三年,他“又觉得烦了”,因为水处理这种工程技术更新换代没有那么快,年年都是讲这些东西。于是,他又转回去做技术方案,包括给水、污水、污泥,之后也做运营测算。
就这样,15年过去了。后来又遇到机会,华英豪去了坎布里奇,两年后离开,创立温华环境。从2016年11月份到现在,温华环境诞生三年了,4月份股权转化并入中持股份后,成为中持股份技术创新版块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我有一个梦,像雨后彩虹
做温华,实际上,就想做装备化。华英豪的职业生涯中大部分时间在做技术,做工程。
工程需要组织、协调,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包括安装、监理等,需要妥协,才能最终完成一个项目,这样对先前所期望的结果就打了一个折扣。
时间久了,华英豪觉得在沟通上耗时太多,“好烦”。这时多年的工作经验,也让他有了很多想法,他觉得装备化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小型化、分布式,这种环保设施的比重在增加,市政污水,工业废水都是。得利满在全球很多地方的水厂都采用了装备化的解决方案。
华英豪对各种污水处理工艺都比较了解,最开始的思路,是先以高效澄清分离为基础,走出一个路子:把工艺技术变成一个标准产品,之后再复制第二、第三种技术,也让它变成一个装备化的、标准化的产品,形成一套装备化的解决方案。
从技术角度看,相比工程,装备化的产品可以按构建者的思路,按工艺本身的需求,在工厂里就形成设计、生产、加工、组装、调试的完整过程。到了现场,只需要简单的接管、接电,构建者的思路能够被最大可能地得到实现。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从商务角度看,产品做成了标准化,成本就会比较低,比较容易规模化。华英豪觉得,这在商业模式上有更大的可能性。
国内公司里,这方面的佼佼者有环能德美(即上市公司环能科技),用超磁分离工艺,通过一个成功的产品成就了一家上市公司。它坚持做了十多年,应用场景上也在不断改变。从最开始钢铁废水处理,到后来的黑臭水体的处理,矿井水的处理。
还有其他一些公司,本身不是有很特别的技术,但是它的产品化,标准化,做得挺好,整体思路很好。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华英豪说,现在这条路挺难,还在寻路。
工程的需求是个性化的,产品最好是标准化的,在这个标准化的过程中,要不丧失功能,要不丧失用户,需要找好平衡点,每一个客户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很强的能力,去影响客户,去引领这个技术产品,引领标准,让无论设计院、承包商还是用户,都能接受这种标准,最后行成一致的思路。现在看来,要做产品,不管是技术产品还是其他产品,不走标准化,就没有办法做到规模化,没有规模形成不了品牌,就没有多大价值。
但要把一个个性化的东西做成标准化,其实很难。就像我们以前说,水处理选择什么工艺,选择什么参数,是由水的性质决定的,不是人来决定的,要将工艺参数规范起来,需要做大量的储备工作。做水处理,第一关是水质要保证,要达到设定的效果,在这基础上才去追求效率,实现工艺效率、生产效率最高。
有了效率才能产生效益,多效澄清系统,就是想以效果保证为前提,追求效率和效益最大化。
在水处理每一个项目里,地域不一样,水质不一样,需求是个性化的。华英豪说,行业现在做的工程项目大多是个性化的,就是工程公司,配合设计院做设计,然后买设备,组装、安装、调试,环节很多,周期很长,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去沟通执行,通过工程数量叠加的办法很难做大,也很难有持续性。要把技术产品做好,先决条件,是这个技术本身有先进性,或者有独特性。
技术男创业的磨难
前面提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在实际操作中,其实更有一些想象不到问题。
在坎布里奇,华英豪就想做装备化,但是理念不同,股东们没有同意,他“觉得想做的事情做不成,心里苦”,就出来单干。
做公司,跟做技术完全不同。华英豪不懂。他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他是好人”。准备创业的时候,跟几个人说了自己的想法,他们都赞成,纷纷投钱,很快就有了500万。他说,我想干这个,人家也都同意,说干吧。很快就定下了公司架构,财务投资人们占了大股份。基本上就是感情用事。
“从开始我就是做公司的外行,脸皮薄,说过的话又不好改,之后就硬着头皮去做。” 华英豪说。第一年还挺好,没有太多经营压力,还有资本金,有了钱做了几台设备,在外面用得还不错。
做着做着发现商业模式不对,当时没钱,还去做租赁,还去做服务。启动资金第一年500万全进来了,年底就没钱了。第二年,业务还可以。温华没有工厂,委托生产周期比较长,当时主打应急业务,应急业务周期又特别短。
怎么解决呢,就提前生产备货,资金需求大,钱很快没有了。开始找朋友借钱。回款又不好。有过比较艰难的时段。业务能够开展,产品能卖,但是回款很慢。后来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华英豪就垫钱。他坚持不拖欠,不拖供货商的钱,不拖员工的钱,到目前为止,只有一次晚了三天发工资,内心还很愧疚。
项目循环起来后,就好一些,可以拆东墙补西墙。去年8月份稍微有点钱,又来一个项目,40万吨水厂的排泥水项目,客户要租赁,就又去做了,钱一下子又没了,又过了几个月的苦日子。因为商业模式的问题,创业路走得比较被动。
还有团队问题。早期,一是靠朋友以顾问形式解决技术难题,另外是自己培养,从新手开始。整个团队可能受制于华英豪自己的性格,团队性格都比较相似,大家都是服务的人,都是做事的人。这样当然很好,但是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又是不够的。
加入中持后的感受
华英豪很早以前跟许总、张总就认识,但接触不多。后来成立公司,受过许总指导。
2017年底,跟中持有一个联合实验项目,双方互相有了深入了解。2018年4月份到6月份,环保督查比较严,中持讲究客户端服务,贴近客户,温华装备化的产品正好适合,包括黑臭水体治理,提标改造,工业废水处理等,有五六个领域的的契合点。
中持有两个需求,一是把这个产品当成一个工具,加强客户端粘合,市场人员天天和客户沟通交流,环保督查一来,就有一些应急需求,温华的产品能替客户解决这个问题;还有除氟,工业园区项目,也需要装备化设备,短短4个月就有5个项目落地。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这是多赢局面,对于中持来讲,获得了合同,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客户粘性,客户体验会更好;对温华来说,增加了应用和销售。后来中持张总提出,应该加强协同,双方一拍即合,融合就是水到渠成。
协同效应已经发挥出来了。中持有客户端渠道,今年主打技术产品,温华的产品就下到这个渠道,应用和销售一下打开了。
除了销售,中持的应用也非常重要,中持的经验技术对产品有优化作用。正式加入中持后实现了技术的协同,市场的协同,人力资源的协同。目前来看,确实非常不错,同时,背靠中持,尝尽了苦头的华英豪也觉得安心了许多。
他说:中持有一点很好,就是还保留了温华的独立品牌和独立的经营体系。各方面都有支持,但还保持了公司的活性。在这个基础上,华英豪他们一方面要在内部跟中持技术协同、业务协同,另一方面,也会不断开发和升级新的产品、新的应用。
围绕多效澄清系统,最开始在黑臭水体里应用比较多,后来用在了提标改造上,之后用到矿井水、施工废水的处理上,现在在自来水排泥水的处理又打开了局面,同一个产品用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细分领域里打磨。同样一个标准化产品,在不同的地方应用,衍生变种、持续完善,一点点创新,做到极致化。
公司刚成立时,为了生存有活儿就干,为了业绩,那时候也有激情。现在会有选择地去做,选择一些细分行业,不管是做高效沉淀池还是加载沉淀池,做的人很多,他们更聚焦在常规应用,温华会在特殊的细分领域去做,做出特色。
氟的深度处理,是一个新的市场领域,中持材料的除氟药剂可以做到极限除氟,非常有特色,温华的产品可以优化药剂的使用,发挥药剂的最佳性能,达到药剂应用的最好效果,双方联合开发了除氟一体机的特殊产品,大大增加双方的竞争力。
“我们在不断观察市场需求,观察有没有新的应用场景。”市政可以做大合同额,但是工业应用场景优势会更大,更有持续性。
加入中持后,许总对温华提了三个要求:做一个产品公司,应该拥有国际知名的2-3个产品,这样才有意义;应该拥有自己的至少一项核心技术,并且不断领先,引领这个技术向前发展;作为一个产品公司,应该把产品做成规模化,卖出去,挣到钱。
华英豪说自己的团队都是技术出身,管理和战略有很多欠缺,“许总、邵总、张总他们丰富的创业经历,成功的创业结果,像明灯一样指引着我们,对我们有很大吸引力。”虽是笑语,但不乏真情。
创业是偶然事件
华英豪说自己创业是偶然事件。他说自己不是一个有这样基因的人。
他说:创业,说难也难,比想象中难很多。但是创业的开始比想象中容易很多。但创设一个公司容易,要长久地经营一个公司,很难。
刚开始,一想到要开一个公司,就觉得很害怕,想很多东西。想完了,行不行也不知道。当真正下海以后,就是开始容易结尾难。刚开始做了各种准备,有基本的团队、基本的产品,有激情,尤其是,刚开始要求又不是太高,进来后会觉得到处是机会,头一两年干得很得劲。后来慢慢发展,就会碰到人员问题,资金问题,技术产品更新换代问题,很多的坑。
从得利满出来时,他给自己列SWOT,做优势劣势分析,后来想想,都没有用。“如果我一直这样呆着,十几年后退休了,一切都可以预见,很舒适,平平安安。那等我老了后,如果想年轻的时候怎么不折腾一下呢?如果我后悔了呢?”
后来去坎布里奇就是要做装备化,但因为理念不同,股东不支持,为了那个梦想,才成立的温华。
回想当初学英语,就是为了去外企,为了一个体面的工作(当时外企的技术水平的确受人尊重),也为了增加见识。
之后再去法国,那是华英豪第一次出国。去法国一个月有6000多法郎的补助。法郎当时和人民币的比率是1:1.25,租房、吃饭花掉2000多。有的人攒了两万多回来,华英豪的钱都花光了,最后还借了5000多回来。
法国这个培训体系,每个周末或大假期,会专门以极低的价格,组织这些外国来的优秀青年——留学生、培训生到处去玩,把法国最好的一面展示给你。等这帮人回国后,成为栋梁后,都能念法国的好。华英豪的钱就全部用在了这上面,到法国东南西北各地去,去过了五十多个城市,开阔了视野。
在不同的视野环境里,同一个职位的工作内容和形式也变得截然不同。也许正是年轻时这段经历,作为职业人,华英豪给自己的工作注入了愿景,把工作从一件糊口的差事升级为终身事业。
相关阅读: